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分析、后续走向及对我国AI科技、通信业的影响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4.10 09:01 来源:天翼智库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分析

1.美国对等关税政策源于MAGA政治理念

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对美国社会变迁诉求的回应,即源自美国的MAGA政治理念(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对MAGA政治口号进行重新定义,注入了全球化逆流下的本土主义诉求。MAGA的政治主张和核心政策方向主要围绕“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的理念展开,强调通过一系列政策恢复美国的经济、文化和军事地位。其经济政策方向以经济民族主义为核心,旨在建立全球技术主权与供应链重塑,核心计划包括,推动“美国制造”战略,通过关税、补贴和税收激励推动制造业回流,强化美国在关键科技领域的自主性,减少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加速新兴科技(AI、量子计算)的技术应用。

2.美国对等关税行政令的主要内容

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援引美国《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国家紧急状态法》(NEA)和贸易法等法典,签署《互惠关税监管进口商品》行政令以应对巨大且持续的贸易逆差所造成的国家紧急状态。根据行政令,美国将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和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贸易伙伴在10%的基础上加征关税。从行政令附件1揭示税率来看,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税率水平远超过1930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其中对中国加征关税税率为34%,仅次于越南、缅甸、斯蒂兰卡等东南亚国家;行政令附件2则指出涵盖1000多小类工业制造和医药产品。另外,根据美国贸易委发布的加征关税税率公式(如图1,i 为国家,τi为征收税率,xi和mi分别是进出口额,ε为进口需求弹性指数,φ为关税-进口价格传递系数),只有中美双边贸易差额下降为零时,加征关税税率才会适时调整到零,这将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图1 美国贸易委发布的加征关税税率公式

image.png

3.美国对等关税行政令的发布目的

根据白宫发布会和行政令原文推测,美国特朗普政府推出“对等关税”主要有四重目的。

一是提升国家供应链中断的适应能力,保卫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特朗普政府认为,对外国生产商的日益依赖使得美国供应链容易受到地缘政治中断和供应冲击的影响,从而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特朗普希望以拆开全球汽车、造船、制药、科技产品、军工等制造业供应链的方式将产业链陆续搬到美国。

二是通过制造业带动美国经济复苏,极大提升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特朗普政府认为,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对带动美国GDP增长至关重要,制造业可以贡献美国GDP增量的35%和美国出口的60%,每个制造业工作岗位可在其他相关行业带动7-12个新的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居民就业收入对冲加征关税可能推高通胀的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制造业将成为美国科技创新的主要引擎,预计制造业的专利数将占到美国总专利数的55%、研发(R&D)支出将占到美国总研发支出的70%,这将极大地提升美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是减少贸易逆差,填补减税政策缺口。特朗普政府认为,美国长期存在的巨额贸易逆差(2024年超过1万亿美元)源于其他国家设置的“不公平”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增值税差异、补贴等。这次对等关税的考量因素不仅包括传统关税,还纳入增值税(VAT)、行业补贴、汇率政策、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甚至将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标准差异视为“不公平竞争”因素。这一扩展使美国能够更全面地针对贸易伙伴的“系统性优势”,例如欧盟的增值税体系或中国的产业出口退税等补贴政策。

四是填补减税政策缺口,减轻债务压力。特朗普政府通过高额关税收入也可以弥补此前减税政策导致的财政赤字。根据测算,仅考虑对全球商品征收10%的“基准关税”,每年可新增约3000亿美元收入,为后续减税法案提供资金支持。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的国际反应及后续走向

1.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美国加征关税将给全球经济增长构成严重威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指出,2025年对全球经济增长构成威胁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全面征收高额关税,从特朗普主张对内减税、对外征收关税的组合政策来看,2025年美国提高关税水平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预计2025 年全球整体 GDP 将下降0.8%,2026 年将下降1.3%。瑞银也指出,美国对全球其他地区全面征收10%关税,将会导致全球经济增速下调至少一个百分点,2025年、2026 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至2.9%和2.6%。

2.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反应

我国政府率先对美国政府的加征关税政策做出回应。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另外,还宣布了对7类物项即时实施出口管制、将27家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和出口管制管控名单、暂停美国农产品进口资质及发起反倾销调查等,反制手段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欧盟组织也作出了强硬回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4月3日在声明中表示,欧盟平均关税仅2.7%却被加征20%,属于“贸易霸凌”,美国“对等关税”与美方想要达成的目标背道而驰,将对全球经济造成“沉重一击”,损害全球消费者利益并引发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欧盟方面将采取反制措施(预计4月底)。英国舆观调查公司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意大利民众支持对美国实施报复措施。

此外,出口导向型新兴经济体,如越南考虑向WTO起诉并寻求CPTPP协调应对,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也对美国的关税政策表示不满。

3.未来走向是冲突还是合作?

以史为鉴,在2018-2019年期间,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以应对美国的关税制裁。2019年2月到2021年9月,中美双方就贸易冲突在不同阶段开展了多轮磋商,但始终未能完全达成一致。根据WTO 报告显示,这次中美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增速下降约2%,对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了1%的负面影响。预计这次贸易冲突极有可能延续到下一届美国政府执政期间。

由于今年美国对各国加征税收的计算考虑了其他贸易壁垒因素,如货币操纵和非关税壁垒等,因此加征关税的幅度远超市场预期。今年随着美国加征关税政策的实施,预计更多国家将加入反制行列,全球贸易体系和产业链结构可能面临剧烈重构和调整,中国与日本、韩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开展贸易合作的可能性将上升。

对我国AI科技、通信行业的影响和带来的机遇

1.美国MAGA政治理念影响终将蔓延到AI科技产业和通信行业

虽然通信行业并非此次对等关税政策的主要目标,但是未来美国仍有可能通过关税政策限制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入美国市场,试图阻止中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崛起。美国特朗普政府的MAGA理念,将会不断推动美国试图在关键科技领域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导在全球AI和云计算的应用生态。例如美国的Project 2025等核心计划的执行,旨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形成美国AI技术优势巩固与市场垄断,延续和扩大对关键技术(如AI芯片、量子计算)的出口管制,通过《人工智能扩散框架》将中国列为“Tier 3全面禁运国”,导致所有高端AI芯片、模型权重、云计算服务对华出口被全面封锁。与此同时,支持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等在全球扩张云和AI智算中心设施,巩固其全球AI生态主导权。预计,未来美国政府可能继续以国家安全风险借口,扩大对美国客户对中国通信运营商的云计算和AI服务的使用限制,中国电信运营商通过云平台提供基于美国芯片的算力服务,可能会触发美国法案的管制。

2.将给通信业带来什么机遇?

一是全球供应链重构局面下的区域化增长机遇。美国加征关税政策将会导致全球医疗、汽车等产业链的拆解,促使跨国企业重新布局生产基地与物流网络,以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并满足母国政府的要求。跨国企业分散全球物流链和供应链的必要性凸显,中国电信运营商可借机加大对跨国企业在全球云计算和网络服务的拓展力度。

二是借助芯片领域国产化加速,扩大云和AI领域成本优势。相对于AWS、Azure等美国云服务商,天翼云等运营商云已经初步具备低成本优势,可进一步转化为国际市场的定价优势。美国关税政策促使我国芯片自主化和服务器本地化生产速度加快,中国电信运营商可积极参与云和AI服务设备的合作研发,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混合多云和异构算力管理能力、依托自研AI能力优化海外云服务性能,成为具备明显成本优势的全球算力网络供应商。

三是增加量子通信服务销售机遇。一方面,美国加征关税政策使得全球跨境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需求激增,如跨国企业需要通过加密通信在全球各个基地传输企业商业机密数据、优先选择使用量子密钥保障跨境贸易支付安全。另一方面,中国运营商可将量子通信作为技术外交工具,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合作建设算力和量子通信网络,为因美国限制难以获取高端半导体的中东非国家提供替代性算力服务。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