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3月27日,谷歌宣布将停止Android开源项目(AOSP),AOSP作为谷歌主导的开源项目,为所有Android设备提供基础框架和核心组件,允许开发者自由下载、修改和分发代码,并基于它构建定制化系统。自2016年以来,安卓开源项目一直是全球安卓智能手机运行的基础,Xiaomi HyperOS、vivo OriginOS、OPPO ColorOS等系统均由AOSP发展而来。谷歌终止Android开源项目背后隐藏着对战略布局的考量,预计谷歌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生态壁垒将进一步巩固,对产业链上下游、开发者及用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谷歌终止开源项目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谷歌对Android采取双轨制开发模式。一是公开的AOSP分支,该分支面向全球开发者开放,包含纯净的开源代码,不涉及任何谷歌专有服务,基于Apache 2.0许可协议任何厂商或个人都可以进行免费使用、分发或修改,宽松的许可协议促进了安卓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三星One UI、亚马逊Fire OS、Xiaomi HyperOS等众多安卓分支。二是内部闭源分支,该分支仅供与谷歌签署了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谷歌移动服务)协议的厂商使用,该协议是安卓生态中厂商与谷歌合作的核心商业框架,签约厂商需预装全套“GMS全家桶”,包括Google Play商店、搜索、Chrome、YouTube等20余项应用,部分协议版本要求将Google搜索设为默认搜索引擎,并在主屏固定显示Google文件夹,GMS已成为谷歌控制生态的关键手段。
谷歌决定不再维护现有AOSP公开分支,Android开发工作将仅在谷歌内部分支进行。谷歌将逐渐关闭AOSP公开分支相关支持资源,并存在停止更新法定开源义务外组件源代码的风险。从3月31日开始,全部Android开发工作将仅在内部分支进行,部分媒体认为,后续外部分支可能不再公开甚至彻底关闭,也有媒体认为谷歌依然会在新版本发布后公开代码,只是不再实时更新。此外,谷歌关闭Gerrit代码审查平台后,第三方开发者无法直接贡献功能模块。
谷歌终止Android开源项目,其背后有重要的战略考量。一是双轨制开发模式维护成本过高。在双轨制开发模式中,AOSP涉及3000万行代码、200多个并行开发分支,2024年仅代码维护费用就高达8.3亿美元,并且公共分支代码平均滞后内部版本3-6个月,跨分支同步产生的沟通成本巨大,内部集中开发可减少代码碎片化,有效降低维护成本。二是强化生态控制权。对于未通过GMS认证的厂商,谷歌终止AOSP开源后,未认证厂商必须与谷歌签订协议并预装GMS服务,否则只能基于旧版本维护系统,导致功能滞后和安全风险。目前全球37%的安卓设备未通过GMS认证。对于三星、小米等已签约厂商,虽可继续获取闭源代码,但谷歌将对其加强生态管控手段。三是服务AI时代战略布局。谷歌已经在安卓系统中嵌入Gemini大模型,闭源模式可避免Gemini AI助手、隐私计算框架等核心技术泄露,加速AI与操作系统的深度整合。
谷歌终止Android开源项目后的发展趋势
AI与操作系统的深度整合
一是闭源策略有助于谷歌构建AI技术壁垒。谷歌实行闭源策略后,Android项目完全由谷歌内部技术人员开发维护,系统安全性及稳定性将整体提升,有助于谷歌将Gemini大模型等尖端人工智能技术直接集成到操作系统内核,实现端侧实时推理与隐私计算。目前,Pixel 9的“Gemini Live”助手可调用本地传感器数据,在无需云端传输的情况下完成语音交互和图像识别。二是闭源策略有助于创新商业模式。谷歌计划推出“AI操作系统即服务”订阅模式,向厂商收取AI能力调用费。同时,谷歌广告分成比例从15%提升至30%,目前全球约12亿台设备未经过GMS认证,预计年增收入50亿美元。
谷歌的生态系统有望从手机拓展到更多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
基于大模型的AI化操作系统是端侧AI的重要发展方向,可广泛用于人形机器人、智能汽车、AI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新型终端设备,谷歌的生态系统护城河有望从手机拓展到更多类型的智能终端设备,其终端操作系统优势有望进一步得到巩固。
谷歌终止Android开源项目的影响
对产业链的影响
一是主流手机厂商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已签署GMS协议的小米、OPPO等厂商短期内仍可获取闭源代码,但长期将面临更严格的广告分成和预装应用控制。另一方面,先进技术获取受限或将加速厂商自研操作系统布局,例如,初期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底层代码基于AOSP,但面临美国的强权制裁,华为在2024年推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该系统完全删除了AOSP代码,实现了全栈自研与完全自主可控。预计2026年华为鸿蒙装机量达5亿台,占据全球15%份额。
二是中小厂商面临性能滞后风险。中小厂商依赖AOSP公开分支获取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谷歌终止开源分支维护后,代码更新周期或将从“实时同步”变为“新版本发布时统一公开”,全球37%的非认证安卓设备将面临系统版本分化问题。例如,印度低价手机品牌Lava基于旧版本维护系统,安全漏洞修复延迟可能达3个月以上,导致设备安全风险显著上升。
三是芯片厂商需要与闭源安卓系统重新适配。闭源安卓系统对底层硬件接口的封装更严格,传统开源驱动开发框架或将被谷歌私有化工具链替代,芯片厂商需要为闭源安卓提供定制支持。例如,联发科需基于闭源安卓系统重新设计芯片驱动架构,以适配AI算力调度、多模态传感器融合等新功能。高通则需将骁龙芯片的Hexagon NPU驱动深度整合至闭源框架,确保端侧AI推理时延低于20ms。
对开发者的影响
一是普通开发者参与底层优化的技术壁垒显著提升。闭源策略切断了普通开发者对系统底层的实时访问与协作渠道,技术门槛与适配成本激增。一方面代码访问权受限,安卓系统底层(Linux内核层、硬件抽象层)的代码修改权限收归谷歌内部,开发者需等待季度代码发布才能获取有限访问权限,此前通过Gerrit平台实时提交补丁的协作模式完全失效。另一方面,技术透明度丧失,闭源代码不再公开内存管理、AI算力调度等核心模块设计逻辑,开发者需依赖谷歌发布的滞后文档进行调试。
二是第三方ROM开发周期拉长与生态活力衰退。由于代码同步延迟,LineageOS等第三方ROM社区从“实时创新”退化为“滞后修补”,开发效率与创新动力双重受挫。例如2025年Q1季度代码发布后,社区至少需耗时2周才能完成漏洞验证与补丁移植。
三是应用开发者短期无虞但长期存在潜在挑战。短期看,开发工具链未受冲击。应用开发者主要依赖Android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和Android Studio(集成开发工具)进行开发,这些工具与AOSP闭源无关。谷歌已明确表示,闭源调整仅涉及底层系统开发流程,不会影响SDK的开放性和功能性。现有API接口和开发文档仍保持开放,开发者可正常调用系统功能。长期看,一方面系统更新透明度降低。闭源后由于开发者无法实时跟踪安全补丁等系统底层变更,可能导致应用适配延迟,尤其是需要深度依赖新功能的场景。另一方面,碎片化风险隐现。非认证设备厂商可能因无法获取最新代码而停留在旧版本系统,导致应用需额外适配不同Android版本。例如,车载系统或物联网设备若基于老旧AOSP分支开发,可能需要应用开发者进行针对性优化。
对用户的影响
谷歌终止Android开源初期,开源分支与闭源分支性能差异有限,普通用户不会有明显感受。但长期来看,随着闭源分支的不断发展,与原有开源分支拉开代际差距,或将导致F-Droid等第三方应用市场消亡、低价机型价格上涨,用户对第三方应用和低价手机的选择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