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加征20%关税下中国安防行业:逆风突围与供应链重构

作者:Tommy Zhu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3.24 11:10 来源:Omdia

2025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迅速推出一系列贸易政策,以“美国优先”为核心,试图重振本土制造业。其中,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20%关税的政策,成为全球供应链关注的焦点。作为全球最大的安防产品生产和出口国,中国的安防企业将如何应对?美国市场又将如何变化?

中国安防企业在美竞争力受挫

此次关税调整对不同规模的中国安防企业影响各异:

行业巨头影响有限

海康威视、大华等行业龙头早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时便开始调整全球供应链,在印度、越南、巴西等地建立生产基地,以规避关税影响。同时,由于美国政府的持续制裁,海康威视已逐步退出美国市场,大华也出售了北美业务。因此,本轮加税对这些大厂影响相对有限。

中小企业受冲击较大

许多中小企业主要依赖OEM/ODM模式出口美国,价格竞争力是其关键优势。然而,在2018年美国301清单实施后,这些厂商已经承受了25%的关税,如今再加20%,其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达45%,严重削弱市场竞争力。这迫使许多美国渠道商重新考虑中国供应商的性价比,甚至转向其他地区采购。

产业链调整:向低关税国家转移产能

面对关税压力,中国安防企业正在采取多种应对策略:

短期策略:优化成本吸收压力

许多企业通过优化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等方式,部分消化关税成本,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长期策略:产业链向东南亚、拉美、印度转移

为了彻底规避关税,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投资东南亚、南美和印度市场。例如,安联锐视(Raysharp)已经与越南工厂合作,将部分原材料发往当地组装,而深圳同为(TVT)也宣布2025年将在越南投产。类似的布局在近年来加速,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这一趋势。

然而,这一策略也存在潜在风险。美国政府正计划加强《虚假申报法案》(False Claims Act, FCA)的执行力度,以打击“原产地规避”(Country of Origin Evasion)。如果中国企业在越南等地的生产无法满足“实质性转化”要求,仍可能被征收中国关税。

供应链成本上升,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无论企业如何调整,美国加征关税都意味着供应链成本的全面上升:

渠道商可能要求供应商承担部分额外成本,同时提高终端产品售价,影响最终消费者的采购意愿。

市场竞争格局将产生深刻变化。过去几年美国多轮制裁下,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份额已大幅下降。根据Omdia数据,海康威视在美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4.8%降至2023年的2.5%,而韩国Hanwha Vision则从5.4%上升至7.8%。本轮关税预计将进一步推动美国市场向韩国、台湾等供应商倾斜,Hanwha Vision、IDIS、Vivotek等品牌或将受益。

结论: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提前布局全球化

展望未来,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仍充满不确定性。美国很可能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限制,甚至可能对其他贸易逆差国家实施类似措施。此外,美国正考虑推出《保护美国工业与劳动者免受国际贸易犯罪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 Industry and Labor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Crimes Act),以遏制逃税和贸易欺诈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安防行业相关企业需要:

1. 持续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市场布局和供应链策略;

2. 多元化供应链,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抗风险能力;

3. 加强合规管理,避免因不符合原产地规则而面临额外关税或法律风险;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