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适应新时期极端场景和大安全大应急通信保障的新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加快构建国家大应急通信框架、推动应急通信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导。
新时期新成果,为持续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效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进一步加强应急通信能力建设和《意见》的实施见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应急通信基础管理全面夯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充分发挥国家应急通信牵头部门作用,加强与各应急处置部门的横向联动和配合协作,推动毗邻省份建立通信保障合作机制,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机制初步建立。工业和信息化部设立应急通信保障中心作为专业支撑机构,基础电信企业加强应急通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其中中国电信率先改革成立应急通信专业公司,“政府主管、企业落实”的应急通信管理体制进一步夯实。动态更新各级各类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形成了部、省、基础电信企业全面覆盖、科学合理、衔接有序的预案体系。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强化公众通信网多路由、多节点建设,建成超级基站1500余座,推动天通、北斗应用,手机直连卫星应用迅速发展,建成覆盖全国的应急宽带VSAT网、短波网,“空天地”一体的国家应急通信保障网络初步形成。建成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对全国通信网络运行的实时监测,高效支撑“部—省—企业—现场”四级指挥联动。建有3400余名专业保障人员的32支应急通信一类保障队伍,形成覆盖全国、重点突出、保障有力的队伍力量体系,电信企业配备储备应急通信车、发电油机、卫星电话等装备9万余台套,组织开展保障队伍考核评估、实战演练和技能比武,队伍专业化能力显著提升。
应急通信产业全面发展。组织研发大中小型无人机高空基站、新型5G应急通信车等高端装备,应急通信产品向空天领域全面拓展。发布便携式宽带应急通信系统、系留无人机空中基站等行业标准,推进4G/5G小区广播、超级基站等标准化工作,发挥标准规范引导作用。
应急通信保障任务全面完成。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发挥应急通信“生命线、指挥线、保障线”重要作用,圆满完成了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各类重大活动通信保障任务,有效应对了河南郑州7.20暴雨洪涝、京津冀暴雨洪涝、超强台风“摩羯”、西藏定日县6.8级地震等重特大灾害。
新形势新要求,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指明发展方向
国家大力推进大安全大应急的新形势,极端灾害对通信保障的现实需求,为《意见》出台和落实明确了目标方向。
国家高度重视对应急通信提出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应急通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要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要加强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提高极端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极端场景频现对应急通信提出新挑战。近年来,特大暴雨、超强台风、强烈地震等灾害多发频发,灾害应对形势严峻。特别是面对引发“三断”的极端灾害,应急通信还存在通信网络韧性有待增强、基层保底通信手段欠缺等短板,亟须适应国家对应急通信要托底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应对极端场景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为应急通信带来新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发展,为应急通信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应急通信要进一步加强跨行业融合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装备创新突破,增强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立体保障能力。
新使命新任务,为应急通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意见》围绕补强应急通信短板弱项,解决痛点难点问题,部署重点任务,推动应急通信高质量发展。
健全完善应急通信工作机制。当前,突发事件应急体系中部分领域、部分环节尚存在工作机制不够明确和顺畅的情况,协作共享、配套保障等还不够及时高效。《意见》强调部门协作,建立跨部门供需对接、协同保障、信息共享机制。一是构建应急通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部门和通信管理部门的多层级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实现信息及时传递、需求精准对接、响应快速联动。二是健全应急通信协同保障机制。重点强化通信与应急、能源、交通、空管等部门的协同机制,为应急通信提供供电、供油、通行、空域优先保障。三是完善资源统筹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应急处置部门之间实现灾情演化、处置行动、网络态势等信息及时共享。
构建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极端灾害时,通信网络大面积中断仍偶有发生,应急通信专网容量和覆盖尚需增强,预警信息发布能力有待提升。《意见》强调要筑牢更广覆盖、更高标准、公专协同的大应急通信网络支撑基础。一是提高通信网络抗毁韧性水平。提升通信设施防护等级和建设标准,统筹规划超级基站布局建设,加强网络冗余保护,提高保底通信能力。二是建设专网通信支撑服务能力。综合利用VSAT、天通、北斗、高通量等卫星通信资源,强化统筹调度,增强应急承载能力。三是提升网络应急服务能力。基于小区广播技术建强预警信息传播能力,实现秒级、靶向、安全的预警信息发布。
完善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通信指挥的大脑和中枢。目前,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覆盖范围及互联互通不够全面、应急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意见》强调要增强应急通信指挥能力,强化政企协同指挥调度。一是持续完善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功能。进一步加强数据共享,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完善与电信企业系统的对接,实现高效顺畅、政企协同的指挥调度。二是强化部门间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与应急管理、公安、气象等部门指挥系统的互联互通,共享灾害预警、交通路况、网络运行等信息,支撑各部门应急指挥决策。
提升区域和基层极端场景通信保障能力。极端场景下,存在基层应急通信装备不足、保障队伍力量不均衡等短板。《意见》提出,提升区域保障能力,加强基层保底通信能力,健全保障队伍力量体系。一是布局建设国家应急通信综合保障区域中心,提高应急通信区域保障能力。二是做好天通卫星终端等装备在基层及易灾区域的配置、预置,加强基层保底应急通信能力。三是组建国家级专业队伍,提升通信保障队伍实战能力。
推动应急通信创新突破。当前,应急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有待持续突破,高端装备亟须丰富发展,联合攻关创新生态还未培育成熟。《意见》指明了创新驱动大应急通信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是推进应急通信技术突破应用。支持应急通信关键技术攻关突破,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应急领域的应用。二是研发推广新型应急通信装备。组织应急通信高端装备攻关,推进高端、新型、适用通信装备和系统的研发、转化。三是构建应急通信创新发展平台。利用应急通信工程验证平台等做好测试验证,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系统推进应急通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四是推动应急通信产业生态繁荣。组织开展联合技术创新、融合应用试点示范、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创新和生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