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举世瞩目的哈尔滨冰雪盛会日前圆满落下帷幕,这场盛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竞技场,还是通信技术的展示舞台,多项通信黑科技精彩亮相,为冰雪盛会增添了更多科技魅力。
赛场上人潮涌动、观众密集,如何实现干扰和容量的平衡?业务种类丰富多样、上行带宽需求急剧增长,如何为各类人员和业务提供最优体验?面对冰雪盛会的特殊需求,中国移动在工信部的统一指挥部署下,积极探索自智网络相关技术的应用,为通信保障提供了“最强大脑”。
两大挑战,给赛事通信保障提出新需求
众所周知,大型赛事举办期间人流量激增、通信需求密集爆发,给运营商通信保障带来极大挑战。此次举办的哈尔滨冰雪盛会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
“开幕式期间,观众密度达到每平方米0.87人,高密度的人员分布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载波部署,但势必带来干扰的增加。此外,通信业务种类愈加丰富,不同人群和业务对网络的要求存在差异化,同时伴随上行直播兴起,单用户对网络的上行带宽需求提高,如蓝光直播需求超过5Mbps。”提起此次通信保障过程中无线网络面临的挑战,黑龙江移动技术专家如此分析。
面对上述挑战,中国移动积极探索应用自智网络相关技术,通过静态的区块频率规划及动态负载均衡、功率控制等技术,做到了干扰与容量的良好平衡;通过无线AI业务识别及实时的网络资源和业务特征匹配调度,如上行大包迁移等,实现了各类人员和业务的最优体验。
大展身手,三大创新方案保障用户体验
具体来看,在此次盛会的通信保障中,中国移动主要运用了自智网络的三大关键创新方案。
第一,实时用户体验监测。通过创新的数据采集、数据流上报和区域位置自动化匹配等技术,将用户体验异常发现能力从小时粒度精确至分钟粒度,全流程数据分析时延缩短至6分钟以内,从而为面向用户体验的实时优化提供信息输入。
第二,AI自动优化驾驶舱。通过本地部署故障/用户感知自动分析处理模型,在分钟级数据汇聚的前提下,实现覆盖、容量、干扰等影响用户感知问题的根因关联分析并自动处理,问题自优化率达到60%以上。
第三,基于网络容量和用户业务需求的资源调配。基于开闭幕式、赛事等不同场景的人员流动和业务分时分区特征,分区块实施了网络资源的动态弹性调配,保障了用户各环节的业务需求。
上述创新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效率、增强了网络稳定性、缩短了突发问题对用户业务感知的影响时长,有力保障了用户网络使用体验。
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中国移动在各保障场景下的5G下行最高速率达到2Gbps以上,上行最高速率达到270Mbps以上;4G下行最高速率达到130Mbps以上,上行最高速率达到70Mbps以上,充分满足各场景下并发大话务需求。开幕式期间,主场馆内共接入用户近1万人,总体数据流量超过2000GB。黑龙江移动现场调研走访发现,用户在开闭幕式及各项赛事期间的业务体验良好,直播和短视频等无卡顿,电话接得快、听得清、无掉话。
全面迈向L4,自智网络应用将更为广泛
自智网络,作为通信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正以强大的驱动力重塑通信产业的未来格局。中国移动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围绕“零等待、零故障、零接触”的业务体验和“自配置、自修复、自优化”运维模式的“三零三自”愿景,加速构建自智网络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网络运维数智化转型。此次在哈尔滨冰雪体育盛会的应用,正是中国移动自智网络在大型活动中的一次积极实践。
毋庸置疑,此次实践充分验证了自智网络的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也为下一步扩大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自智网络在未来的大型活动或日常通信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展望未来,中国移动技术专家表示,自智网络的应用将以端到端的流程为抓手,强化价值场景的落地,从面向设备向面向业务转型。
具体而言,未来自智网络有两大着力点。一是提升自动化优化和配置能力。当前实现了半自动的调整配置,未来结合“2+5+N”的网管规划,以及网络容量和业务需求,进一步提升网络配置调整的自动化率,从而更好地匹配网络容量和用户业务需求。二是积极推进“AI+网络”融合创新,加强AI大小模型协同,打造并推广运维智能体应用。加强网络和业务数据的关联分析,先于客户发现问题,提升故障定界定位和自动化处置能力,进一步缩短故障时长。
“总之,通过不断探索新技术的应用,中国移动将全面迈入自智网络L4新阶段,开启高阶自智新篇章。”在专家的畅想中,中国移动自智网络发展蓝图跃然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