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企业“出海”,中国加速构建产品数字护照体系

作者:朱文凤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5.02.10 09:07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当下,经济全球化浪潮奔涌,碳中和战略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蹄疾步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品数字护照登上历史舞台。顾名思义,产品数字护照是以数字化手段获取产品身份信息的电子护照,其得益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成熟,致力于加快推进全球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

近期,中国信通院、江苏国际数据港、蜂巢能源携手发布了首张产品数字护照(DPP),自此中国电池“出海”有了“身份证明”。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李胡升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采访时表示,此举标志着我国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是工业互联网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保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体现,将为我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

产品数字护照:工业标识的全球化实践

所谓“产品数字护照”,就如同人们在跨国旅行时用于证明国籍和身份的护照,是企业在跨国贸易和流通中,用以证明产品产地、身份、性能及可持续水平的工具,具备唯一标识性、数据集成性、可互操作性。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产品数字护照是一种数字化的产品信息记录系统,其目的在于为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数据管理。依托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产品数字护照能够全面、准确地记录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运输、使用维护到回收处理的各个环节信息。这些信息以二维码、RFID标签等形式与产品绑定,便于相关方访问和追溯。

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产品数字护照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解答了三大核心问题,即:你是谁(产品身份信息),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产品厂商、产业链上下游及终端用户信息),你是否可以通关(功能、性能与绿色可持续信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品数字护照作为新兴的国际贸易规范,逐步获得全球范围内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实践。例如,以欧盟为主的国际方面已出台有关法规标准,将从2027年起陆续面向重点行业实施产品数字护照管理强制要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依托现有法规为产品数字护照发展奠定基础,面向电池、汽车等行业开展多元应用探索。

“作为进出口贸易大国,我国加速自主建设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李胡升表示,一方面,国际方面已出台有关法规标准,要妥善应对其在“贸易壁垒”、数据跨境、企业成本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产品数字护照在技术、应用、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区块链基础设施的耦合度极高,是充分发挥现有数字基础设施作用、推动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标识规模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将赋能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助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

我国加快建设产品数字护照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并积极推动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贯通”行动计划,探索基于标识解析的工业产品数字护照试点工作,扩大规模应用场景;国家数据局积极建设可信数据空间,探索重点外贸产品碳足迹数据的协同利用和溯源管理机制,推动产品数字护照等应用创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指导落地“澳门产品快速通关项目”,深入研究产品数字护照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商品智慧通关、智慧监管中的应用。

与此同时,江苏、上海、四川、浙江、福建、深圳等地已相继启动产品数字护照体系探索工作,并在电池、纺织品、汽车等多个行业开展试点。例如,中国信通院支撑江苏省在南京开展“电池产品数字护照(B-DPP)建设工程”项目,建成电池行业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中心(江苏)和公共服务平台。这是我国首个获得政府支持的产品数字护照项目,目前已完成核心注册管理系统的部署。

谈及该项目对南京发展的深远影响,江苏跨境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祥舟表示,产品数字护照体系的建设得益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信数据空间、碳足迹平台等先进技术和平台的支撑,这将有力带动南京市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电池联盟(GBA)在2024年11月6日发布了第二批电池护照试点,涉及10个具体项目。其中有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6家中国头部电池企业参与试点。

挑战犹存:多维度谋篇布局

政策大力支持、市场热情高涨、试点项目持续推进,产品数字护照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产业界在技术、标准、合作等多个维度持续突破。例如,中国信通院率先对产品数字护照“7大过程”予以界定,创新性地布局了一批与产品数字护照有关的技术专利;提出“国家—地方(行业)—企业”三层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网络设计,完成产品数字护照注册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数据运行监测系统等核心软件的自主研发。

不过,产品数字护照的生成及管理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多方数据源,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其体系建设仍面临多方面挑战。

一是技术瓶颈待突破。我国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分布式存储等关键技术虽已基本具备与国际接轨能力,但目前仍存在性能局限。例如,区块链的处理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大规模产品信息实时记录与快速查询的需求。

二是政策法规待健全。目前产品可信数字化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然而,在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和市场应用的引导作用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此,我国需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与国际标准协调统一,同时加强市场应用的牵引力,推动产品数字护照广泛应用。

三是标准体系须完善。当前国际上产品数字护照标准尚处于制定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数据格式、编码规则、安全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导致在跨国贸易中,产品数字护照互认困难,对产品全球流通和信息共享造成了阻碍。

四是安全隐私存隐患。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涉及企业商业机密和用户隐私,一旦泄露,后果严重。现有技术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隐私保护等方面虽有措施,但仍存在被攻击的风险,安全防护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上述挑战,李胡升表示,产业界应加快推动国内产品数字护照体系建设与完善,做好以下工作:持续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健全产品数字护照技术标准体系;秉持“互认代替接入”的原则,增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核心竞争力;与国际机构就产品数字护照的标准化、技术应用和最佳实践开展深入合作。

未来展望: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产品数字护照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引领全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应用探索。面向未来,李胡升指出,中国信通院将通过战略规划、工程驱动与生态协同三大路径,助力我国产品数字护照“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格局。

在战略规划方面,持续深入研究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产品数字护照政策规划、监管机制与推进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过程,融入我国优势元素,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

在工程驱动方面,着力建设分层级、分行业注册管理服务网络,强化关键技术创新攻关与产业生态培育,同步建立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推进数据互通的“沙盒”测试。

在生态焕新层面,依循“点—链—网”路径,从关键行业试点起步,逐步拓展协同领域,推动各方协同合作,从而保障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便利化和数据安全交互。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