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快讯 >> 正文
另一个海信,这样生长
通信世界网
作者:       2016年10月19日 18:34
海信 光通信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

5.jpg

现在的海信,早已与人们印象中的那个“彩电巨头”或者“家电领军者”相去甚远。

在家电领域,它的优势依然强悍。电视市场占有率连续13年位居中国市场第一、全球市场第三;冰箱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第二位;空调市场占有率居中国市场第四位……

与此同时,消费者“看不见”的“另一个海信”,生长得更为迅猛。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占有率连续七年居国内市场第一位,宽带接入网光模块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居全球市场第一,商业POS机市场占有率居中国第一……

就在去年,在海信实现的990亿元的销售收入中,这些“陌生”的产业,占到了整体销售收入的23%,利润更是贡献了38%。而今年前三季度,初步预计,它们的利润贡献率就将占到海信的“半壁江山”。

这个全新的海信,带来“陌生感”,更激起“好奇心”。

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语境之下,绝大多数企业受制于市场的巨大压力,还在苦苦寻求破解有效供给的良方。置身中国竞争最为激烈、利润已薄如锋刃的家电电子行业,海信却成功逾越这一关口,实现发展动能的转换,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用新的有效供应,适应需求、甚至创造需求。

这一切如何发生?

从外部观察,转换动能、重塑格局,海信是以一种十分平滑的方式进行的。大幅的震荡、剧烈的转折,这些人们认为必然会伴随企业转型的戏剧性情节,并没有发生。

没有牺牲增长——海信连续多年增长的势头得以延续,企业规模已强势扩张至千亿级。去年,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90亿元,在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五。据说,按照很多企业的“做法”,海信原本两年前就可以销售收入过“千亿”。但周厚健一直压着“不让”。他需要的不是数字,而是海信的未来。

旧引擎也没有失速——以彩电为核心的既有产业,并不是要甩掉的“包袱”。通过技术升级,它们形成新的优势。依靠完全自主研发的ULED平板显示技术,海信在平板电视领域实现了技术上与国际巨头的“齐头并进”,而全新的激光电视产业,则让海信在技术层面实现了对平板电视的彻底颠覆,进而有了重新定义电视行业游戏规则的可能。

新供给更是动能强劲——不是解不了近渴的“远水”,新产业已经用强劲的利润贡献,实现着对海信的重塑。目前,智能交通,海信已经做到了全国第一,且达到了30亿元的规模;医疗电子,海信主推的医疗显示和海信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已达世界级水准,成功进入了包括北京301医院、清华长庚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在内的全国三十多家三甲医院;光通信、光模块市场份额在全球排第五,中国排第一,在宽带接入网光模块领域已经做到了全球第一,年收入超过50亿元……

走进海信内部,当我们梳理海信“变形”背后的逻辑链条和动力机制时,赫然发现,海信还是那个海信,还是那个一直以来人们熟悉的海信。某种意义上,正是这份不变的坚持,驱动着海信不断的变革。

“结构调整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就是一条命”——几乎从执掌海信的第一天开始,周厚健就在反复强调这一观点。这也让海信一直以来都把新产业的培育当作生死攸关的大事。无论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一个区间,海信对未来总是充满了生存的焦虑,总是对新的方向保持敏感。可以说,产业的升级、结构的调整伴随着海信每一步的发展,是它永恒的主题。目前这些新的产业,无一例外都是在经济步入下行周期之前很久,就已布局落子。

坚定的技术决定论——按海信的说法是“技术立企”。也许是家电行业长久以来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压力,海信始终固执地坚信只有技术的突破才能真正在竞争中确立优势。过去,正是孤注一掷在芯片、显示模组上的技术突破让海信占据了中国彩电的龙头。而现在,智能交通等新产业,无一例外海信都是在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后才真正涉足,而且走出了当年彩电业的窘境,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世界技术的最前沿。

慢公司——正是这份对技术的执着,让海信在这个信奉“天下武功惟快不破”追逐快速扩张的时代,像一个“另类”。坚持“技术孵化产业”的“老路”。在研究院储备技术、探索方向,组成研发团队,技术相对成熟时成立公司,然后再以三年为周期一轮轮进行规划、演进……这些目前看起来风光无限的新产业,无一例外都走过了这样的路径,所用的时间,都在10年左右。当然不是不想快,只是海信相信技术公司的生长有自身的规律,急不得。

10年才培植出一个产业,确实太慢了。但是,10年的时间平滑地完成了企业的再造,还能说慢吗?

“企业就像人一样,选择什么道路,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管理方式,一定按照你的长项去选择,这个长项是你长期积累的东西,那个时候可能你就会比别人做得好一些,”周厚健说,“企业的战略不能每时每刻都在变,要坚持做自己。海信的长项是技术和研发,技术创造价值是最大的,它不遵循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厚健这样为海信的变化作结。他突然让记者想起德鲁克的一句话“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

就在不久前,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为海信的未来“定调”。

他说,自己的使命就是要带领海信把激光电视、智慧城市产业、医疗电子产业等产业尽快做出态势,驱动海信达至一个新的高度。

这是人们陌生的“另一个海信”。10多年前,它们还都只是研发人员头脑中的“灵光乍现”,1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却已在塑造海信的未来。

新动能的培育是供给侧改革过程中,所有徘徊在发展十字路口的企业最艰难的抉择。海信的样本因此具备了细读的价值。

6.jpg

>>激光电视

周厚健亲任产品经理

激光电视的发展,只有回到海信电视的发展框架之中才能准确描述。

现在的海信是当之无愧的“彩电之王”。连续13年国内市场第一,如今在国际市场上也可以和三星这样的巨头掰掰手腕。

而十多年前的市场格局却完全不同。由于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巨头,中国彩电企业的产品无法摆脱同质化的困境,“价格战”成为唯一有效的竞争手段。

工程师出身的周厚健不甘心。这个技术狂人坚信,技术带来的问题只有通过技术才能解决。

[1]  [2]  [3]  
相关阅读
热门文章
蓝戈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