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江苏移动、中国移动集团网络事业部、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亨通光电、华为在苏州完成了业界首个广域精简5G LAN组网的商用落地,也是该技术首次实现与广域工业应用的结合。本次创新应用标志着中国移动在引领5G-A融合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重要一步。
亨通光电是国内领先的工业智能制造企业,专注于光纤通讯、超高压/特高压电力传输等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公司总部位于江苏,并在广东、四川等地设有多家分厂。随着业务的拓展,总部与各分厂之间的ERP、MES等关键业务系统存在广泛的跨地域互联需求。特别是在工业智能制造场景中,企业总部与多厂区的高效协同依赖以下关键业务流的无缝支撑:
• 全域生产联动:各厂区MES系统实时汇聚生产数据(如工单进度、设备状态)至总部ERP,支撑动态排产与资源全局调度;
• 远程精准运维:运维人员需通过广域互联直连厂区设备(如PLC、工业交换机),实现日志抓取、故障远程修复;
• 设备统一管控:总部基于唯一标识(如MAC地址)对海量设备批量推送固件升级,保障版本精准追溯。
传统跨域方案依赖IP三层组网,面临多重掣肘。一是需通过VXLAN/GRE等隧道或DNAT等“绕行”方案,架构复杂且运维成本高;二是多层封装易触发MTU超限,引发分片丢包,导致视频卡顿、指令中断,甚至破坏工业协议完整性;三是IP与设备弱关联需反复配置端口,在服务器主动访问CPE下挂终端时,海量设备管理易错漏、升级难追溯,严重阻碍业务敏捷扩展。
针对上述业务痛点,江苏移动在苏州亨通光电首次实现了广域精简5G LAN工业生产网的商用落地。在苏州、东莞、成都厂区首批开通超100个5G LAN CPE,实现跨厂区设备自学习与数据转发,通过终端设备“分组”和“建群”,构建了一个跨地域的以太局域网络(LAN);针对端侧设备的环路风险,首次引入5G网络环路自检测、环路风险提示机制。这一创新不仅简化了网络架构,提升了网络效率、产线可用性和组网安全性,同时大幅降低组网和维护的成本。
精简5G LAN方案是由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创提出并推入3GPP国际标准规范TS29.244。基于中国移动广域精简5G LAN方案,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二层极简组网,显著降低部署门槛。该方案具备“0”丢包、低时延(平均时延40ms)和大带宽(100Mbps)等优势,并成功实现了业界首个“三跨”创新:
• 跨地域:广域覆盖、灵活组网,支撑业务随时随地接入与无缝迁移;
• 跨协议:协议原生透传、零改造适配,保障企业应用无损互通与极简运维;
• 跨网域:同源对接、全链路零黑盒,终结5G"盲盒"认知,实现客户自有网络与运营商网络的透明化融合管控。
广域精简5G LAN互联互通
广域精简5G LAN不仅为工业“柔性制造”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还能够满足车联、低空、SOHO办公、金融、能源、零售连锁等行业广泛的跨域互联需求。
展望未来,5G-A与AI的结合将进一步释放“万物智联”的乘数效应。中国移动将紧抓数实融合发展的机遇,创新更具优势的5G-A网络产品,持续为行业智改数转注入新动能,助力国家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