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过去,“要想富,先修路”指引各地突破、增长,交通基建完善程度影响地区经济交流活跃度与资源整合效率。如今数字化时代,算网城市就像一张广覆盖的 “交通圈”,以超强的算力中心为源头、高品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纽带,编织起充满能量的数字网络,让算力无处不在,赋能千行百业,是驱动城市及国家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动力。
破解城市“算力孤岛”
随着AIGC、智慧医疗、高清视频等业务应用对算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构建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等协同一体的发展格局尤为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算力伴随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兴起,是构成 AI 的主要技术和应用之一,目前国家建设了一些算力枢纽,希望其有足够规模以提高集约化利用率。
为了优化能源算力布局、提高算力利用率,2023年12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它是“东数西算”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目标是形成省市、区域、国家多级联动的全国算力“一张网”。
《实施意见》不仅提出要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还提出要“探索开展城市算力网建设”。
在邬贺铨看来,“东数西算”可以解决冷、温数据的存储,但常用、需要复杂处理的“热数据”无法“西算”,需要就近计算,因此,在发展“东数西算”的同时,提出有序发展城市算力网是合适且必要的,每个城市有大量公共数据,脱敏后开放有利于发展当地产业经济。
据了解,城市算力网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施意见》,城市算力网主要在东部、中部算力需求较大、产业实力雄厚地区探索建设。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底,1ms时延城市算力网在示范区域内初步实现。
算网城市可以整合分散在城市中不同类型的算力资源,打破多源异构算力之间的壁垒,破解城市“算力孤岛”。算力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生产力,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各地积极开展顶层设计,如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山东等地纷纷发布政策措施,促进算力适度超前、绿色低碳发展。算网城市建设在发展计算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城市算力的集约发展,构建“云-边-端”一体化的异构算力调度机制,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应用场景需求。
邬贺铨院士强调,要提升全国算力网络的协同发展水平,让东部地区的数据更方便地传输到中西部数据中心进行运算存储,促进算力转化为更大生产力。这一理念在算网城市的建设中同样适用,城市内部可以通过算网协同,将热点区域的算力需求引导到其他算力资源丰富的区域,实现城市算力资源的均衡发展。
高品质运载力是算网城市关键指标
从信息传输的角度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就像人体的血管系统一样,负责将数据这一 “血液” 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高速、稳定的网络能够确保数据在数据中心、边缘计算节点、各类智能终端以及不同的产业应用场景之间顺畅地流动,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调配和共享,维持着城市数字化系统的正常运转和活力。
在基础网络条件稳固的基础上,创新技术的应用为算网城市的运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创新技术应用聚焦于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网络覆盖、综合接入站点OTN 100G 覆盖率、城市1ms时延圈满足度、城市全光运力高速端口400G部署情况等,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网络性能,更推动了算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目前,各地也在加速运力网络的建设。例如,上海市打造“5-10-20”毫秒三层“时延圈”,其中上海至长三角枢纽,时延为0毫秒至5毫秒;上海至江西、山东、湖北等省(市),时延为5毫秒至10毫秒;上海至京津冀枢纽、成渝枢纽以及其他省份,时延为10毫秒至20毫秒。
今年9月底,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 “算网城市&智能计算”分论坛上,杭州移动获评算网城市首批优秀标杆。杭州移动提出“立体联算,一跳入算”的先进建网思路,以DC为中心,打造极简全光品质运力网-1ms 城市算网。东西向实现算间 1ms 互联,南北向以“一跳入算”构建敏捷入算网络,打造1ms极致时延确定性入算体验。
截止目前,杭州移动携手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等,完成“基于云原生算力”并网的首个实践案例,将这些跨行业、跨区域、跨层级的算力资源池进行纳管,有效统筹算力资源供给,逐步推动算力成为与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社会级服务。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加速到来,正在改变着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我们要持续强化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蓄水池”功能,实现东西部资源互补。另一方面,要依托都市圈/都市群的规划,加速城市算力网建设,以高品质全光运力打造数字世界的“1ms交通圈”,带动省域和区域性算力网横向延伸,同时充分发挥科教、政务、金融、交通、健康等行业算力网的示范作用进行纵向扩展,助力实现“算力入户”“算力入企”“算力入园”“算力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