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4 | 刘光毅谈6G:于凝聚共识中前行,商业闭环犹待探索

作者:包建羽 责任编辑:王鹤迦 2024.12.05 07:5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在当今全球科技发展的浪潮中,6G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新高地,正备受瞩目。即将过去的2024年,各国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踊跃参与、学术界深入钻研,为这一发展进程添薪助力。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2024年6G发展,我想就是‘凝聚共识’。”中国移动首席专家刘光毅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讲道,今年行业经过国内外的广泛交流、讨论甚至辩论,6G在发展驱动力、6G价值、6G时间节奏乃至6G技术范畴等方面都基本达成了共识。“我们期待6G将会是一个新的系统,超越传统的移动通信范畴向移动信息网络发展。”刘光毅说。他认为,6G除了通信能力之外,还将增添感知能力、计算能力、数据能力、AI能力和安全能力等,从而解锁更多应用场景,更好地赋能未来数字化、智能化的社会发展愿景。

回望2024

探讨与实践交替演进,影响深远

回顾2024年,6G领域发生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事件?刘光毅按照时间线梳理,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从年初开始,有关6G标准的探讨就占据了热门话题中心。刘光毅讲道,今年2月,美英等10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6G十大原则,在行业掀起了轩然大波。一度让行业忧心全球6G标准是否会走向分裂。但就后续产业发展来看,全球统一的6G标准依旧是产业共识。

与此同时,由英伟达、软银等牵头的AI-RAN联盟亦于当日成立,这也象征着未来移动通信产业路径多元化的开始。正如刘光毅所说,从4G开始,业界就推出开放化、智能化和云化的路径,面向未来,AI-RAN联盟又开启了一条新的路径,即怎样把AI基础设施与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相融合来形成新型基础设施。当然,这也为未来产业路径如何选择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

对行业的探索永不止步,2024年语义通信也为6G带来了突破与希望。张平院士团队在7月份成功搭建并正式发布了国际首个面向6G通信与智能融合的外场试验网,在AI和通信技术融合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刘光毅提到,2024年的另一大突破就是6G标准化工作步入实质阶段。今年9月,3GPP首个6G标准立项——6G场景用例与需求研究正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该6G需求立项由中国移动等代表担任报告人,这也是中国公司首次牵头新一代移动通信首个标准工作。不止于标准方面积极助推产业进程,在实践落地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关村泛联院联合打造的“6G通感算智融合技术平台”不仅入选中关村论坛2024年重大技术突破,也入选了国资委2024年国有企业数字技术十大成果,将在助力业界创新技术进行工程化的可行性、可用性测试验证、培育原创性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行业进展加速,多点开花

行业大事见证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指引着行业未来突破的方向。刘光毅表示,随着6G标准制定时间日益临近,业界在技术优化、架构演进、平台建设以及频段选择方面逐步达成共识。

在空口技术方面,业界已普遍认可通过简化空口设计来提升整体效能。谈及具体该如何做,刘光毅介绍,当前行业已在探索利用分布式协作的超大规模MIMO来解决现有网络面临的小区中心与小区边缘的体验差异大的问题。此外,在前沿技术方面,轨道角动量、超材料等也为通信领域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但如何将其转化为实际可用、成本低廉、尺寸小巧且能耗较低的器件和产品,还需要科研人员持续投入精力进行研发优化。

在网络架构层面,行业内则希望将内生AI设计融入6G,将AI变为网络的基本能力。刘光毅展开讲道,未来AI能力有望渗透到空口的各个场景,无论是数据传输、信号处理还是上层协议优化,乃至网络的管理运维。不仅如此,AI还可作为一种基础服务,开放给第三方开发者,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业务和应用。

在平台建设方面,行业通过无线网络云化等创新方式,使得网络的敏捷性与弹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推动端到端网络从传统的固定模式向端到端软件可定义、个性化定制的方向转变,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快速、精准地进行个性化、定制化的功能部署,满足社会愈发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需求。

在频段选择上,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频段越低,基站的覆盖能力越强,再结合超大规模天线和终端能力的提升等,能够使得6G基站的覆盖能力尽可能地接近现有5G基站的覆盖水平,避免因过高的建设成本而影响6G后续的大规模推广和应用。刘光毅介绍,当前,业界对于6G频段的验证还是聚焦在6425~7125 MHz频段(U6G)这一主流频段。

产业动态积极,构建商业闭环

“就产业进程而言,行业对于6G的另一共识就是一定要形成商业闭环,为行业带来新价值。”刘光毅分享道。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移动勇担移动信息产业链链长使命,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行业发展。面向未来DOICT融合大背景,中国移动积极倡导跨领域的融合创新,包括通信和感知、通信和计算、通信和AI、通信和安全、通信和大数据等的融合,扩展6G网络能力范畴,赋能更多的价值场景和应用。

以融合创新拓展能力边界,以行业应用加速技术落地。考虑到新技术从研究到标准,再到商用落地,流程复杂、门槛相对较高,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门槛还很高。对此,刘光毅介绍,中国移动积极布局建设一个开放、众创的云化无线网络平台和协同创新基地,为中小企业搭建起一个协同创新的环境,面向典型应用场景,对候选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和可用性进行工程化测试验证,加速关键技术的成熟,为原创技术的突破提供一个孵化和培育的“摇篮”。

深知6G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原创技术的支撑,中国移动也持续联合高校攻关,夯实技术根基。刘光毅表示,一方面,中国移动勇挑重担,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级攻关任务,另一方面积极与多所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携手成立6G相关的联合创新中心或研究院,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模式,汇聚优势资源,共同布局6G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关键技术创新。

“回顾5G的发展历程,中国移动深刻认识到6G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网络建设,更需要实现网络与应用的齐头并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刘光毅总结道。

展望2025

放下“包袱”,迎接6G标准化元年

2024年,6G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25年,6G仍要继续乘风破浪。

“对于整个移动通信行业发展来说,传统模式正在遭遇瓶颈,如何突破瓶颈,创造新的价值,是行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刘光毅认为,2025年的6G发展也应围绕DOICT融合发展趋势,加速跨界融合,并推动融合技术的原型验证。

一方面,面对6G将超越传统移动通信范畴这一现实,刘光毅表示,行业应保持开放心态,放下过往成绩的“包袱”,积极拥抱变化,不能因5G的领先而固步自封。行业应通过调整机制体制、战略布局等方式,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在变化中寻觅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6G应探索与重构并行。“对于传统标准组织而言,过去非常擅长做通信,无论是迭代还是优化,但6G时代,面对通感融合、通智融合、通算融合以及通信与大数据融合等新要素的引入,需要观念转变与大胆探索,甚至重构现有组织架构体系,构建合理的标准制定架构,开展高效有序的标准制定工作,以适应6G发展趋势变化,这是行业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刘光毅展开讲道。

就技术可行性研究来看,刘光毅认为2025年可以称作6G标准化元年。展望2025年的6G发展,他希望行业能围绕6G场景、需求、指标定义等方面尽快达成共识,并以此作为未来技术研究的纲领,引领后续关键技术以及网络架构的标准化进程。不仅如此,行业也应尽早开展关键技术的初步验证,促进6G技术解决小型化、低成本化、低能耗化等问题,满足未来大规模应用需求。

总之,2024年6G领域已达成诸多共识、取得众多成果,而2025年更是充满期望。6G有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实现新的跨越,为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