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AI博弈正酣 切勿轻言算力过剩

作者:通信行业资深分析师 马继华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4.10.29 15:09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AI时代,算力有多重要?如果说,数据是AI大模型的“燃油”,那么算力就是AI大模型的“发动机”。

资料显示,O p e n A I为了训练G P T大模型,耗尽了40TB数据,每天消耗50万千瓦时电力。据测算,OpenAI训练一次1746亿参数的GPT-3模型需要的算力约为3640PFlops,耗资466万美元。

因此,当人工智能成为全球热点之后,各国开始了对算力的普遍狂热追求,中国数据中心的建设速度也非常惊人。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有关专家透露,目前全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83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246EFlops,位居世界前列,年均增长超过30%。

目前,国内算力依旧迅猛增长,很多机构都在投资算力基础设施。比如,中国移动宣布要在年内完成三个万卡集群智算中心的建设,成为国内算力网络的“领头羊”,争取在人工智能时代获取领先优势。

实际上,关于算力到底是短缺还是过剩的争论一直存在,而增长过于快速的算力规模更是成为了行业热议的焦点。

理论上,如果将算力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座、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那么进行适度超前的建设是必须的。我们看到,不仅是中国,全世界在算力投资建设方面均迅猛增长。《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总规模达到910EFlops,同比增长40%。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算力的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更多的算力增长是被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牵引而来的,成为了芯片概念股赚钱的工具,但人工智能浪潮在经历了过度炒作之后正在陷入新一轮的低谷期,突破乏力期也已经是事实。

由此来看,智算中心的建设确实应该放缓节奏,在居高不下的成本压力下,投资太多的算力,有可能面临运营困局,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包袱。但面对未来发展,放弃算力的“大干快上”,也将面临在竞争中落伍的不确定性风险。

一方面,从供需两端来看,算力供给与应用存在不匹配的情况。AI算力供给紧缺的局面已有所缓解,各类计算卡价格开始贴近销售商成本线,这说明供给端的能力在增强。而在需求端,虽然智算需求呈增长态势,但需求趋于理性,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追求高算力。于是,供需两端出现了不完全匹配的情况,AI专项算力、高性能算力等高端算力的缺口大,通用算力利用率低,落地投入使用的智算中心数量和机柜利用率等也不及预期。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也确实在社会上带来了应用创新,目前全国在工业、教育、医疗、能源等多个领域的算力应用项目已经超过1.3万个,云计算、元宇宙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对算力的依赖程度持续增加,相关需求依然旺盛。根据需求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算力建设依然具有战略必要性。

综上所述,算力是否过剩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在特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可能会出现算力利用率低的情况,但从长远来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算力需求仍然将持续增长。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控制算力建设的节奏,并采取相应措施来优化算力资源配置。既要避免盲目建设,又要放开战略眼光。毕竟,面对人工智能的大国博弈,谁也输不起。

*本文刊载于《通信世界》

总第954期 2024年10月25日 第20期

原文标题:大国AI博弈正酣 切勿轻言算力过剩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