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九天 无限可能!2024卫星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圆满举办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4.09.29 16:05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全面提速,卫星互联网作为新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开辟了下一个万亿产业新赛道,成为全球科技大国竞争新高地。

9月25日,2024卫星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逐梦九天 无限可能”为主题,汇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家、学者,聚焦卫星互联网前沿趋势、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度研讨交流。通信世界全媒体总编辑刘启诚担任本次论坛的主持人。

image.png

新阶段:打造中国卫星互联网

当前,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正在迈入卫星互联网新阶段。截至2024年5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9770颗,形成了以通信卫星为主的全球卫星资源新结构。商业航天的发展为卫星通信产业带来资本市场“新血液”和技术、资源的补充,同时催生了信息服务跨行业融合应用。

紧抓卫星互联网时代机遇,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千帆竞发”。电信终端产业协会秘书长谢毅表示,在各级政策积极引导、产业各方共同努力的背景下,我国卫星互联网取得显著进展。在技术方面,高通量卫星性能持续提升,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快速起步,卫星制造材料和工艺取得重大突破,地面终端设备走向智能化和便携化。在产业方面,卫星制造、发射、运营等各个环节企业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卫星互联网在应急通信、航空航海、远程医疗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image.png

目前在全球卫星通信容量收入中,高轨高通量卫星收入占比39%,预期到2030年将超过50%,大幅提升了卫星互联网服务能力水平。中国卫通是我国高轨卫星发展的骨干力量,在会上,中国卫通创新研究院系统论证中心主任朱兴鸿表示,随着高通量卫星单星容量的增长,以及星上处理能力和地面终端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产业正在进入大带宽、高速率、广接入、低成本的卫星互联网应用新阶段。未来中国卫通将大力开展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服务,携手产业链共创和谐共赢卫星互联网新生态。

image.png

思朗科技致力于成为最全场景基带SoC芯片供应,当前正全力推进卫星通信产品研发。在会议现场,思朗通信COO周建锋揭晓了思朗科技新一代宽带无线SoC“信芯”,这是一款真正自主可控,拥有强大算力,具备行业领先的八天线处理能力(8T8R)和加速AI能力的芯片。其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应用场景也更加灵活,可广泛应用于微基站、扩皮站,以及卫星领域的星上基站、地基基站和地面终端等,助力卫星通信繁荣发展。

image.png

博鼎实华无线网络部主任金舰表示,从政策导向、产业发展及应用实践的多维度剖析,未来空地融合趋势势不可挡。作为唯一一家拥有全品类卫星通信设备工信部行政审批许可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博鼎实华将基于工信部对卫星互联网设备的严格监管要求,积极促进监管工作的有效执行,推动产业链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作为空间融合技术应用工作委员会的一员,博鼎实华期待与产业内的各位伙伴携手并进,共同推动融合应用产业的繁荣发展,共创辉煌未来。

image.png

新蓝海:聚力低轨星座建设

全球卫星通信飞速发展,低轨卫星星座凭借成本低、功耗低、覆盖广、发展潜力大等优势,成为业界竞相布局的关键领域,国际航天进入低轨巨星座时代。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全球在轨卫星数量为9770颗,其中低轨卫星数量占91.5%。

“主要发达国家均在大规模部署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系统,争夺卫星频率和轨道资源,构建新一代网络控制权。”中国无线电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阚润田表示,截至到2024年9月6日,“星链”发射卫星总数达7001颗,在105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服务,全球付费用户达370万。而我国总体系统建设进度滞后,低轨卫星星座尚未开展商业化运营,同时面临卫星制造成本较高等挑战,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image.png

具体来看,目前低轨巨型星座的通信应用呈现三大趋势,即卫星、地面电信产业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的协同融合化、卫星通信的大众消费化,同时伴随两大挑战,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快速发展,频轨资源日益紧张;手机直连卫星加速发展,星地用频矛盾凸显。基于趋势和挑战,今年以来我国多个星座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地面通信产业链也加紧布局,星地融合步伐加快。

今年,中国移动成立了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发射了两颗天地一体低轨试验卫星,在卫星通信领域目标明晰,步履稳健。中国移动研究院星地融合技术研究所技术经理张剑寅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移动提出“三步走”的技术路线,将星地融合网络演进划分为天地互联、天地协同、天地一体三个阶段;并以构建高效灵活、动态实时的星地协同能力为目标,打造星地深度融合的天地一体网(SECN)创新技术体系,全面推进天地一体化网络构建。

image.png

技术新、成本低、应用广,银河航天俨然已成为商业航天的一面旗帜。据银河航天解决方案总监杨波介绍,银河航天在技术和产业方面取得多项突破,如实现卫星与载荷低成本量产、“小蜘蛛”星座部署和宽带物联网应用落地,旨在通过研发和部署低轨卫星系统,实现全球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全球通信需求。

image.png

在卫星产业链中,卫星相关芯片发展呈现蓬勃态势。“通过低轨道卫星群组网,可实现对地球任意角落的高速网络覆盖,满足应急通信、手机直连、车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通信需求。”上海思朗科技有限公司卫星通信产品经理谭鹏表示,当前思朗科技正全力打造卫星通信产品体系,助力低轨卫星组网。思朗卫星通信产品支持DVB和5G NTN卫星协议,可有效支撑卫星载荷、基站和终端等通信业务,目前已服务国内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深度参与千帆星座地面设备研制。

image.png

测试是卫星通信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会上,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业务拓展经理刘晓普表示,针对NTN发展在时间同步、频率同步、衰落模型、低信噪比、功耗优化等方面的挑战,罗德与施瓦茨打造了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站、终端全产业的完整测试解决方案,支持航天科技企业通过全面的测试完成高质量的发射及在轨运行,助力产业链企业释放低轨卫星的巨大潜力。

image.png

新应用:手机直连卫星步伐加快

欧洲咨询公司2024年版报告统计显示,全球卫星产业收入4620亿美元,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占产业总收入仅12%,中游卫星运营占4%,下游卫星服务占比84.4%。卫星应用服务成为拉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随着华为Mate 60引爆卫星通信,卫星互联网叩开大众市场的大门,智能手机加速迈入直连卫星时代,其中,NTN终端直连可复用地面芯片和终端产业链,实现从人联到物联的规模化拓展,是未来重点演进方向。运营商、终端厂商、芯片厂商积极推动NTN技术贯通、业务验证,取得显著进展。

中国电信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院网络技术专家高向东指出,总体来看,从市场需求、技术标准、产业生态到网络能力,国内loT NTN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发展及应用的条件,后续希望产业界端到端各环节合作伙伴,大家携手共进,共同构建loT NTN繁荣的未来。据悉,中国电信牵头成立5G NTN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已有超60家企业参与共建,涵盖芯片、网络等关键领域。

image.png

中国联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叶阳表示,中国联通已完成国内运营商首个NR NTN低轨在轨试验,打通了在轨端到端数据业务,速率可类比地面4G终端;实现了VoNR卫星通话,达到地面移动通信系统通话质量要求。未来希望卫星产业、地面移动通信产业、终端产业协同推进系统化的关键技术攻关,打通关键堵点,实现端到端全流程贯通,加速推动手机直连业务落地。

image.png

“星思专注于卫星连接、5G蜂窝连接两大板块,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及解决方案,满足手机直连卫星、卫星通信终端、机载通信、工业物联等场景的发展需求。”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CTO林庆表示,星思正全面推动地面终端低成本、高效率与卫星连接,目前已打造基于CS7620芯片的手机直连卫星方案,可有效解决多普勒频偏、信号衰减、终端功耗等方面的痛点。

image.png

终端与应用是中国商业航天闭环的关键,产业链如何推进?对此,刘启诚表示,如同5G普及的前提是为用户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卫星互联网和手机直连卫星要想走入寻常百姓家,也需要做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这就意味着行业不仅要着力推动卫星网络的建设,还需要降低卫星业务使用成本,包括终端成本和业务资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寻梦九天、遨游天空”的梦想。

“经过深入西藏调研,我们发现民用卫星通信的需求并不小,但缺乏一款真正深入大众市场的卫星便携终端,为此,星途智联历时两年打造出‘网翎卫星上网机’。”网翎总经理张海明表示,这款产品兼具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性能高、外形酷等独特优势,消费者和行业用户简单操作即可实现卫星上网服务。与此同时,网翎正以一种体系化的销售模式推进市场营销,这也是卫星通信在消费者市场的一大突破。

image.png

佰才邦切入卫星赛道已有六年,在多个方面展开了全面探索,致力于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打造中国卫星互联网。佰才邦科创部总监云翔表示,佰才邦基于国产自主可控的产业链,聚焦5G/6G互联网及物联网内核,打造了卫星互联网和广义NTN网络解决方案,并在5G技术基础上,重点研发宽带、窄带演进体制的卫星通信核心技术,致力于打造超低成本、快速迭代的卫星通信产品。

image.png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面向未来,希望产业界用智慧凝聚更多共识,以合作汇聚更大力量,推进卫星互联网产业协同创新,促进卫星应用走深向实。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