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失先机的英特尔还能重拾自信吗?

作者:包建羽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4.08.07 09:23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近日,各大芯片厂商陆续公布了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可谓几家欢喜几家忧。

随着存储价格回弹以及AI需求的持续火热,三星、美光、SK海力士的业绩表现均十分突出,甚至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同样受益于AI芯片销售提速及数据中心业务强劲,AMD净利润第二季度暴涨881%。

反观之下,英特尔的业绩未免有些黯然失色,业绩报营收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净利润亏损16亿美元。

营收低于预期,加上又宣布将进行15%以上比例的裁员、第4季将停止股利派发等一系列消息,在全球股市不振的当下,英特尔的举动也引发市场担忧,8月2日其股价大跌26.06%,创下自1974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虽说股市代表的是未来预期,但是当下经营业绩不佳也是不争事实。笔者不禁思考,为何短短几年间,曾经的PC芯片巨头痛失投资者信赖;正是AI振奋行业信心的当下,英特尔难道又将错失这一新市场?

昔日辉煌不再 但CPU仍不容小觑

细究过往可以发现,英特尔股价并非突然下跌。

近几年,英特尔的股价表现持续低迷,最高股价停留在2021年4月。2022年8月,英特尔打破自身持续30年的盈利“神话”,彼时,其单季亏损达5亿美元。

经营状况与业务发展密不可分,过去的英特尔赢在PC个人电脑市场,凭借强悍的芯片技术以及颇为有力的营销推广,可谓当之无愧的“PC芯片之王”。然而,跟随时代变迁,无论是PC市场还是曾经市场“霸主”都不复往日辉煌。

一方面,个人电脑市场不断饱和,手机、平板等便携消费电子产品逐渐成为PC电脑的替代品;另一方面,CPU市场竞争者逐渐增多,历经与另一CPU巨头AMD持久相争,英特尔还迎来了与苹果、高通等种子选手的“博弈”。在制程上,高通发布的Snapdragon X Elite,宣称已达到4nm,显然也很有卖点。

在此内忧外患之下,英特尔芯片基于PC时代红利的高速增长宣告结束。当然,英特尔显然也看到了自己的危机,也在不断尝试新方向,试图转型并布局第二条增长曲线。

据了解,英特尔曾加码布局智能手机市场。时间追溯至2012年,彼时,英特尔宣布重返移动市场并推出了基于自研X86架构的“凌动”处理器系列。但因入局较晚,在移动处理器市场,高通、联发科、美满电子等对手已占领先机,加之手机终端处理器并非英特尔专长、产品在性能与功耗平衡之间不占优势,英特尔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最终,英特尔于2016年,宣布取消发布原定推出的两个“凌动”新版本产品而遗憾退出。

发力第二曲线,英特尔也曾想过深耕数据中心业务扭转颓势。2018年,英特尔曾宣布推动公司“以PC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战略转型,进一步提升其数据中心业务的“权重”。但就其近些年的DCG(数据中心事业部)营收来看,也并未起到关键性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PC市场CPU领域,英特尔仍旧保持领先地位。根据市场调查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最新报告,英特尔在带有核显的PC CPU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占比达到82%,相较于AMD的18%份额,优势依旧存在。

相对应地,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期内英特尔CCG部门(客户端计算事业部,可理解为PC芯片部门),实现营收74.1亿美元,同比增长 9.3%,也是该公司各业务中唯一增长的一项。

挑战与失误交织 需警惕积重难返

任何探索与创新都需要时间,无论结果如何,试错成本都必不可免。在以时间与实践进行智能手机市场探索时,英特尔对于芯片代工这一业务上也有所耽搁。错失了大量代工业务,也被业内人士视为其战略失误之一。

我们知道,过去英特尔在芯片制造上一直采用IDM模式,从设计、生产、封装、到销售全部自己操办,但当受限于摩尔定律、自有工厂造不出设计部门的芯片时,IDM模式也受到考验。10nm工艺迟迟不能量产,导致7nm芯片的进度大幅度落后也很大程度上“拖累”了英特尔。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帕特・基辛格此前接受采访中,也直言不讳地表示英特尔在发展历程中,犯了3个主要错误。即未能成功进入智能手机领域,停止了面向人工智能的图形处理器的工作,以及没有扩展自己的生产能力。

相较于英特尔在代工业务的强劲对手台积电,则选择了一条更为专与精的路线。台积电明确定位为下游制造商,不与客户在芯片设计上竞争,全力做代工。凭借制造环节的超高投入,台积电制程工艺取得领先,加之交付周期更短、成本更低也使其收获了众多芯片设计巨头订单。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基辛格也提出了更进阶的IDM 2.0设想来改变这一困境。IDM 2.0即英特尔在坚持自己生产芯片的同时,也为第三方芯片设计公司提供代工服务,同时把部分制程芯片交给其他代工厂,来实现对自家工艺的补充。

值得肯定的是,英特尔仍看重芯片生产、不放弃核心芯片技术研发,但研发与代工建厂必将带来持久性的资本开支。据统计,此前英特尔已宣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俄亥俄州,耗资上百亿建厂。今年,英特尔还计划在德国建立先进芯片生产基地,用于生产1nm至1.4nm芯片,总投资预计1367亿元。

此外,基辛格还提出了“四年五制程”战略,即从2021年到2025年,逐步攻克Intel 7、Intel 4、Intel 3、Intel 20A和Intel 18A五个制程节点。如果进展顺利,理论上英特尔明年可以追赶上,甚至小幅领先台积电。

战略影响未来需要重视,但真金白银的大量投入,也将体现在企业利润的成绩单上。巨额投入何时能有所收获,想必更是投资者以及行业客户更为关心的话题。

对此,基辛格曾表示,他预计代工业务的亏损将在2024年达到顶峰,然后从现在到2030年底实现盈亏平衡。但究竟能否实现,还有待时间检验。

就财报数据来看,2021年Q1,期内英特尔固定资产为573.3亿美元,折旧费用为24.54亿美元,而到了2023年Q4,期内英特尔固定资产攀升至999亿美元,折旧费用却降低到21亿美元。固定资产增加,折旧费用降低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而此时确定其能否反败为胜的关键在于投入能否见效,产品能够为用户看好并为其买单,否则经年累月的投资一旦付诸东流,积重难返下必然加重其发展负担。

押注AI必不可免 重在破局

放眼当下最火热的市场,非AI莫属。终于等到了AI的发展机遇,GPU资深玩家英伟达可谓一路高歌猛进。与此同时,作为唯一能与英伟达抗衡的AMD,因其早前收购显卡巨头ATI,获得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市场地位,也实现了市值的重大突破。

这一重要时代趋势下,行业压力无疑又一次给到了英特尔。那英特尔又将错失这一新市场吗?ICT独立评论人孙永杰认为,GPU在人工智能时代受到关注,根本源于GPU并行计算的优势天然适合于人工智能架构,更适合做训练推理运算,与其技术路线有关。但这并不是不可追赶的,后天更多地技术创新与架构优化也能获得性能提升,但是从开发工具到技术积累再到生态构建,需要更长时间。

面对市场热捧的AI新市场,英特尔其实也在积极布局。

今年4月份,英特尔发布了Gaudi 3 AI加速器,据称与英伟达H100芯片相比,推理能力平均提高50%,能效平均提高40%。此外,英特尔还计划主动开放生态,试图打破英伟达的高墙。可见英特尔早已意识到问题所在,并在积极应对。

在PC市场,2023年英特尔率先提出了AI PC的概念。就市场推进来看,英特尔目前情况还较为乐观。英特尔中国区董事长王锐透露,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自发布以来,已有800万台设备搭载了酷睿Ultra处理器,到2024年底英特尔将交付4000万片酷睿Ultra处理器。最近,华为、联想、荣耀等企业均推出了搭载酷睿Ultra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Canalys预估,今年全球AI PC出货量将达4800万台,占比约18%,明年占比将升至40%。

由于AI PC概念刚刚兴起,笔者认为,未来能多大程度提振英特尔以及竞争对手的业绩,仍存在不确定性。

一方面,资本市场对AI PC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大模型、GPU等概念高;另一方面,用户侧对AI PC的实际效果感知也不甚明显。

与AI PC相对应,AI的发展潮流亦是如此,GPU等硬件厂商虽然吃到了AI的第一波红利,但是长期看涨和行业繁荣与否还要看其的应用落地情况。因此在这个角度上,英特尔在AI路上的探索前进还需紧跟发展趋势,找准破局关键。

总而言之,曾经的芯片巨头在细分领域确实面临强劲对手的竞争挑战,但当前行业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英特尔多年积累的能力也不应被过度低估。面向内部,多年积累下来的先进芯片制造能力依旧存在,面向外部,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的补贴与优惠如若及时,也有望使其渡过当前难关。

或许现在的他,就在等待一个机会,熬过当前困境,重振旗鼓,走出一条更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