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获颁国家科技进步奖:铿锵五年,未来可期

作者:程琳琳 责任编辑:程琳琳 2024.06.24 19:41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名的“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这一荣誉不仅肯定了5G技术在过去五年中的显著成就,也彰显了其在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铿锵五年结累累硕果

我国5G网络建设一直遵循“适度超前”原则,有效支撑了5G应用规模化和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过去五年中,5G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自2019年6月6日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以来,中国坚持“适度超前、以建促用”的策略,扎实推进5G“建、用、研”协同发展,实现了网络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数实融合应用成效凸显、安全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云明在“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上表示,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业“加速器”“放大器”“倍增器”的重要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支撑和服务新型工业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74.8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31.7%,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超过26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8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50.6%。这些数字表明,5G网络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覆盖,不仅提高了通信速度和连接质量,还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5G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不仅对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还为全球运营商探索快速、低成本建设5G网络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5G建设中,中国的“适度超前”策略确保了网络基础设施能够匹配甚至激发市场需求,从而避免了因网络建设滞后而错失商机。几家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降低了5G建设的总体成本。例如,中国移动与中国广电共建了190万个5G基站;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则联合建设了全球首张、规模最大、网速最快的5G SA共建共享网络,累计开通121万个5G共享基站。截至2024年4月底,超90%的5G基站实现了共建共享,5G基站能耗较商用初期下降20%。

5G技术在制造业、交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行业效率,还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五年来,5G应用已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应用案例数超9.4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超2.9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过1万个。其中,三大运营商积极发展创新,推动行业应用提质扩面,加速推进5G应用在千行百业不断攀登新高度、拓宽新“赛道”、取得新突破。

例如,在制造业,5G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使智能制造成为现实;在交通领域,5G支持自动驾驶和智慧交通的实现;在医疗领域,5G助力远程手术和智能医疗设备的应用。这些应用充分展示了5G技术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凭借其在速度、时延和连接数方面的显著优势,以及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5G对社会经济带来深远影响,当之无愧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继往开来,前景可期

随着5G技术的持续发展,未来前景更加令人期待。5G-A(Advanced)作为5G技术的升级版,将进一步提升网络性能和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合作,5G-A将实现更多高端应用,如超高清云游戏、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

“5G-A是5G向6G演进的中间阶段,将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为5G发展定义新的目标和新的能力,为6G发展奠定基础。”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讲道。

2024年6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3GPP RAN第104次会议上,R18标准正式冻结,它不仅是5G标准的第四版,更是面向5G-Advanced(5G-A)的第一个版本,预示着5G技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5G的演进和增强,5G-A连接速率和时延等网络能力均实现了数倍的提升,可有效支撑5G应用规模增长和数字化创新发展。”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曾表示。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建设灵活性强、造价适度的5G-A网络将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发挥5G网络数字化转型底座的优势,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R15作为5G的首个完整版本,于2019年正式冻结,它奠定了5G技术的基础,为后续的演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16版本则在2020年冻结,主要针对物联网、车联网等领域进行了优化和增强,进一步拓宽了5G技术的应用范围;而R17版本则在2022年冻结,主要关注于提升网络能效、优化网络切片等方面,为5G网络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R18标准的正式冻结,5G-Advanced(5G-A)技术商用迎来新起点。5G-A是5G网络在功能上和覆盖上的演进和增强,旨在进一步提升网络的速度、延迟、连接数等关键指标,以满足未来更多样化、更高质量的应用需求。

未来,随着5G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升级,相信会有更多的新兴应用和服务将不断涌现,为社会带来更多便利和效益。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