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这些朴实的、善良的怒族人,正积极的好好生活,把日子过成诗。几千年,他们安静的守着怒族文明,在云边建立村落,取名“老姆登”,努语为“人们喜欢来的地方”。在过去的几年,这里经历了跨越千年的发展,正如他们希望的那样。
傍晚,日落与彩霞相交辉,院子里的鸡伸个懒腰准备回笼,37岁的郁伍林正在客栈里为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晚餐,烤乳猪,搭配自家特色鸡丝饭做主食,瓜果蔬菜,炖得鲜香的土鸡汤,蘸着自采土蜂蜜的苦荞饼……吃过饭后,是篝火晚会,作为怒族文化传承人,郁伍林与村民为不同民族的客人表演怒族歌舞。这样的日子是他们从前不敢奢望的,也是国家扶贫政策助力他们一步步创造出来的。
从云南福贡县城到达镶嵌在海拔约2000米山间的老姆登村,需沿着盘山公路驱车1个半小时左右,山下是奔腾的怒江。因为山路陡,“马帮”、“溜索”成为怒江人的出行方式,而地理环境艰险等种种原因带来的是这里长久的贫困。现在,老姆登村成为中国最美村寨,来旅游的人络绎不绝。变化,要从这里通路与通网开始说起。通路,让村民走出去;通网,让村子里的人走回来,城市的人走进来。
回家,脱贫
1996年,20岁的郁伍林被中华民族园选中,去上海表演怒族歌舞,传播怒族文化。这是郁伍林第一次走出大山,与外面世界联接。出发的那天,天还没亮,郁伍林兴奋地背着背篓摸黑下山,心里都是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两年后,他选择主动回来。
“怒族的传统是最小的儿子给老人养老,继承家里的老房子。我父亲去世得早,我母亲一个人,我得回来。”郁伍林对于回家的决定,没有任何遗憾,即使是继续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上海完全不同的生活。郁伍林不会想到,今后的老姆登与他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0年左右,准备自驾进藏的背包客陆续途径老姆登,借宿或者问路。郁伍林和妻子在村民眼里,是见过世面的人物,村子里面来了陌生人都会被介绍到郁伍林家里借宿。准备干净的床单、一桌云南特色菜肴,是这朴实一家人招待客人的礼节。有客人建议他们开一家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客栈,在这之前,靠传统农耕为主的村落从未出现过直接从事商业经营的现象,客人预订客栈就打村里唯一的一部电话。然而,零星的背包客并不能为客栈带来固定的收益,经营最好的一年也就收入几千元。
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升为国家长期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
2008年,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和中兴通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老姆登村始建2G网络。在海拔两千米左右、山路崎岖的地带搭建基站,着实不是件简单事,但这事不能拖。郁伍林在基站建好的第一时间买了手机,方便与客人及时通电话。2009年底,老姆登村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其中安装固定电话或者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达46户。郁伍林林隐约感觉到老姆登的发展快来了。
2009年,我国进入3G时代。郁伍林注册了微博、公众号、网店,最大程度借助网络宣传老姆登风光、自家客栈,以及村里的土特产。背包客之间的口口相传,加之网络媒介、传统媒体的宣传,来老姆登旅游的人日渐多起来。郁伍林手把手教乡亲们旅游接待技能,客栈在村子里遍地开了起来。
2020年,怒江美丽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行,这是云南泸水、福贡、贡山三县市交通扶贫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滇西旅游重要干线。对老姆登村民来说,意味着孩子上学方便,村民看病方便,外面的人来旅游方便。郁伍林在网上拍摄视频做宣传,参与政府助农直播,不知不觉成为怒江“网红”,老姆登村在村民、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成为了网红村。目前,老姆登村民宿已开至30余家,可接待1200多名游客就餐,700余名游客住宿,年创收870余万元。
“播种和秋收是我们一年最忙的季节,九、十月份,我和妻子还是以秋收为主,该种的要种下去,该收的要收,该采的要采,尽管客栈带来的收益是农作物无法比拟的,但传统劳作的习俗不能丢,我们也不会忘本。”这是郁伍林的想法,也是这些勤劳朴实的怒族人世代坚守的。尽孝道,辛苦劳作,是怒族人的优良传统,也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做奠基。
金秋,同样忙碌的,是村里的茶农。
老姆登茶生产于碧罗雪山西麓海拔1500-2500米地带,林木、云雾、山水、土地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为老姆登茶创造了天然的环境,成为村子的支柱产业。1964年,老姆登核心区域才勉强通了一条曲折的山路,陆金跟随乡镇政府人员从城市引进制茶机器,陆续有村民尝试种茶。改革开放后,老姆登村民开始大面积种茶。2000年后,陆金注册了企业,“陆金茶厂”,成立当地第一个个人独资企业,运营模式就是收村民自己种的原料茶,陆金茶厂加工。此后很多年,茶厂的原料来源是周边两三个自然村的村民,茶叶通过口口相传,销售的范围也仅限于怒江州。
关于茶叶,“茶二代”陆海林的记忆里,是在每年3月到10月的采茶季节,漫山遍野的茶园里都是欢声笑语,茶农早早出发,到傍晚才采茶结束。制茶散户需要人背马驼,把茶叶带到山下的镇上经销商,其余茶农会把茶原料直接卖给茶厂。收益不多,但茶农靠这个过活,支撑着过日子的信念。2009年,23岁的陆海林大学毕业,回到老姆登村。陆海林是陆金唯一的儿子,给老人养老的怒族传统,他是断然要坚守的。
“读大学期间,我就在大城市工厂顺便学习高端制茶工艺了,为的就是更好回来。”陆海林在2010年,带着新的制茶工艺接手管理陆金茶厂。陆海林瞅准了2009年底村里通路、通网的时机,并畅想着老姆登茶努力走出怒江,走向全国。除了依靠口碑,与传统的经销商合作,老姆登茶必须借助网络,向外推广,打造品牌。从一开始的建立QQ社群维系客户、到现在开网店,借助短视频平台做宣传、参与政府组织的助农直播带货、传统媒体宣传、旅游发展等等,老姆登茶打开了对外销路。目前,老姆登茶种植面积从150亩增至3500多亩,每天采茶量约2500斤,一个星期可以制作出1.5吨左右茶,3月到10月,制茶可达50多吨。
“对于我们老姆登村来说,茶是一个支柱产业。通网、通路后,茶厂有了起色,村民生活改善很大。老姆登村从深度贫困发展为现在的网红村,一跃跨千年。”这是陆海林对生活的信心,也是老姆登村民的目前真真切切的日子。
上网,过好日子
老姆登地势高,遇到暴雨等恶劣天气,网络易出故障。爬山、淌过泥泞是中兴通讯工程师屈师傅和中国电信云南公司运营商负责人维修老姆登村网络最常做的事。“守护这里的网络是我理应做的,也是我愿意做的,因为我看到了这份工作带给我的意义。”屈师傅看到了网络对于这个一度贫瘠的村子带来的改变,包括教育、文化生活、健康等各种维度,也理解了网络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
好日子,无非是吃穿不愁,健康、无忧,下一代有美好的未来。一直以来,老姆登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村里距离乡卫生院约15公里。村民们害怕生病,小病村卫生所都可以解决,可大病要去怒江州县城,甚至云南省会。交通即使便利了,大医院复杂的挂号流程总让老一辈村民害怕,看病要提前一天预约挂号,意味着多一天的吃饭、住宿开销,东奔西跑更是他们在陌生城市最不擅长的。网络预约挂号的普及带来很多便利,弥补了外出打工青年担心自家留守老人的一份孝心,也留住了难以适应城市看病流程的老一辈人的尊严。
近些年,老姆登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回来。19岁的小霞明年幼师大专毕业,她准备毕业就回来。在她眼里,村子发展很快,和外面的世界没什么两样。而且,这里的孩子需要她。老姆登村建有1所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孩子们都在乡镇住校。学生们个个是玩转互联网的好手,他们不再是大山深处的孩子,而是住在云边,随时看世界的孩子。
承担,同行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
2021年11月,中兴通讯联合中国电信云南公司在老姆登村投建5G基站,这是怒江州第一个5G基站。通信网络让老姆登看到世界,也让世界认识老姆登。这是无数修路人、建网人、媒体、政府以及每一位老姆登村民共同打造的乡村振兴样板。截至目前,中兴通讯在云南怒江州共建有68个5G基站,覆盖兰坪、福贡、贡山3个县城。同时,越来越多数字乡村的案例样板涌现。
高原、荒漠、沿海、农村等地广人稀的场景和地区对数据通信的需求日趋强烈,用最少的站点达到最大的覆盖面积,在节省投资成本的同时满足用户网络通信需求,是地广人稀地区提出的通信课题。例如在山东日照港岚山区,中兴通讯利用“5G超远覆盖技术”,联合山东联通率先完成了海面超远距离5G覆盖。过去,渔民们凭借着祖祖辈辈传承的经验赶海捕鱼、近海养殖,经验是否老道决定着他们的生产与生存。现在,渔民借助视频监控等信息采集和回传通信服务手段等,产量大大提升。渔政、海面搜救、海巡,缉私等都在5G超远覆盖技术助力下,得到明显改善。
留守问题是我国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课题,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辈打工人最深的牵挂。远远的看一眼老人有没有跌倒,孩子有没有按时吃饭,是他们最朴素的愿望。中兴通讯推出超清智能摄像头看护产品系列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也给无数外出务工的中年人一份安全感。事实上,目前我国各大运营商、行业头部企业等分别依据自身优势与业务板块在振兴乡村、推进农村数字化的不同层面做出了探索与实践,成果初显。
一个乡镇也不能少
老姆登村的故事代表着我国乡村的发展巨变,也体现着我国贫困地区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一个乡镇也不能少,国家发展的成果由所有的民族共享。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各民族守望相助的故事正在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