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一分钟可以用来做什么?
可以呼吸20次、跑步400米、看一个短视频、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而当这一分钟有了科技的加持,其所能创造的价值超乎想象。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一片辽阔土地上,平均一分钟就能生产一辆汽车,一年可产出约24万辆新车,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这就是有“科幻工厂”之称的上汽宁德智能工厂。
“无人化、自动化”是走进上汽宁德生产车间的直观印象。偌大的车间里却鲜少看见生产工人的身影。500多台工业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有条不紊地在生产线上工作,点焊、激光焊、自动涂胶、自动铆接等,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焊接自动化程度高达99%。AGV小车自如地穿梭在车间的各个角落,无需人工帮助就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各项任务。
这间上汽携手华为打造的“全联接”智能工厂,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手段,基于全面互联,实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为更好地达成数字化智能工厂的战略目标,上汽宁德将生产工序、管理过程与“人-机-物”有机“联接”在一起,实现智能工厂中工业全系统、全要素的互联互通。
过去十年,智能制造加速进阶
上汽只是成千上万家积极拥抱智能制造的企业的缩影。
近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但近些年,“制造大国”的地位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国内制造业“用工荒”逐年加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这一现象一度成为社会热点。年轻群体不再满足于传统制造业工人微薄的收入。在互联网大潮的裹挟下,转而寻求快递员、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的社会热门职业。
另一方面,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产品的多样性和质量有了更高期许,这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周期、质量把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劳动者薪酬上涨、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原材料价格抬升……诸多因素叠加,使得许多制造业企业举步维艰。由此,一场浩浩荡荡的“智能制造”浪潮正式拉开帷幕。
如果从“自动化”兴起来算,那么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已有近20年的历程。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前身,当时所谓的“智能”,仅是利用电子信息系统围绕企业的某一方面功能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例如搭建生产线三维模型,在生产线上安装检测设备等。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企业意识到,这些简单的自动化并不能解决难题。
成本能不能再低一些?用工能不能再少一些?交付能不能再快一些?
直到2015年,我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明确将“智能制造”作为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以“机器换人”的方式,缓解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一语定乾坤。
由此,智能化逐渐代替自动化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不断深化融合,传统制造业正在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加快转型升级。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与2012年相比,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实现绿色、安全发展。
此外,我国先后发布了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实施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420个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家,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水平处于世界领先。
未来十年,智能化仍将是制造业发展主方向
虽然目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业内普遍将智能制造的发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在智能制造发展初级阶段,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不断向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延伸,通过先进的手段,辅助操作者作出正确的操作或决策,优化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在智能制造的中级阶段,智能制造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逐步针对生产过程的特定单元或特定功能实现完全的控制,传统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出于安全生产的考虑,可作为智能制造系统的补充或后备。到了智能制造的高级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云网融合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制造系统将由辅助地位过渡到统领地位,形成多个局部自治的智能制造系统。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已经过初级阶段,正在向中高级阶段迈进,未来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机械工程专家周济曾指出,未来15年才真正是智能制造这一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制造工业完全可以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集中优势力量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换道超车”、跨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