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世界网消息(CWW)从高不可攀的珠峰到深不见底的地下矿井,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一望无垠的大海,5G正在“上珠峰”“下矿井”“入海港”“进工厂”……
在移动通信领域,我国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之后,终于在5G时代实现了“领跑”世界。而我们不仅见证了中国5G登上新的“高度”,也见证了全球第一通信大国的力量。
回看2012年,全国移动基站数刚刚突破200万;而到2021年末,这一数字就达到了996万。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5G基站数达到185.4万,5G移动电话用户数超过4.5亿,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千兆光纤用户数突破6100万,启动建设多条“东数西算”干线光缆。
如今,随处可见的5G基站共同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信号网,不仅为千家万户的信息通信带来了新体验,还为千行百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
5G让“煤黑子”变身“煤亮子”
“远看像逃难的,近看像要饭的,细看是下井挖炭的。”这句顺口溜是十年前矿工形象的真实写照。
来自山西吕梁的王刚是一个“煤二代”,他是听着父亲讲井下故事长大的。他回忆道:“由于长期待在阴暗、危险,且煤粉飞扬的劳作环境,一天下来,除了牙是白的,全身黢黑,煤矿采煤工人曾被戏称为‘煤黑子’。最关键的是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大家都说采煤工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工作’,早上下井,晚上能否安全归来,谁也不知道。”
又有谁能想到,短短十年,无人化操控、远程开采、机器人巡检……在能源大省山西,一座座5G智慧矿山正在建成,刷新着人们对传统行业的认知,彰显出山西煤炭能源的新特色。“过去‘脏、苦、险、累’的井下工作,如今穿着白衣,坐在井上明亮的调度指挥中心就能完成。”王刚欣喜地说,这些智能化设备不仅为矿工减轻了负担,也将“煤黑子”的帽子摘掉改成了“煤亮子”,最为重要的是矿工安全得到了保障。
在缺乏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过去,煤矿行业危险性极高,矿井下面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轰隆”一炮放下来,工作面煤尘横飞,井下伸手不见五指,为了防止坍塌,矿工要钻进厚厚的煤尘进行支护作业,一刻也不得停歇。“小事故长流水,大事故不断线,几乎每个班都有人磕伤、擦皮,被工友抬着出去的也不少。”一位矿工苦笑道。
如今,5G已经为矿山装上了智慧的“眼睛”和“大脑”,不但让采煤高效,还大大提升了安全系数。更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5G智慧矿山已经在全国各地得以推广,越来越多的工人已经享受到了5G应用带来的“红利”。
“报告调度员,采三区综采面正在使用5G新通话与您连线,目前综采面各项设备运转正常……”,“采三区综采面已收到,通话声音清楚、图像清晰,按照生产流程推进。”2022年5月28日,经综合评定,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盘江股份”)山脚树矿5G无线通信系统工程达到标准要求,通过验收。
调度人员坐在远程操控台前,按下总控台的启动按钮,井下的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胶带运输机便渐次开启,割煤、推溜、移架……采出的煤炭通过传输皮带源源不断地被运送至地面。大屏幕上,掘进、通风、机电、运输等环节的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该系统实现了井下移动音视频通话及设备数据无线传输,构建起大容量、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井下专用网络,无线侧端到端时延仅有20毫秒。”山脚树矿矿长王海涛介绍,此次与贵州联通六盘水分公司合作探索井下5G,减人增效的效果明显,一个采煤班组由15人减至7人左右,矿井生产能力从180万吨增至400万吨。
平台百花齐放,赋能千行百业
除了5G智能煤矿这一具有代表性的行业实践外,《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一年后,5G在工业、医疗、教育、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发挥赋能效应,形成了多个具备商业价值的典型应用场景,已覆盖国民经济97个大类中的40个。
目前,我国5G应用案例累计超过2万个,5G行业虚拟专网由2021年7月的1655个提升至6518个,增长近3倍。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达到1.3万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其中,电信运营商充分发挥“国家队”作用,在消费市场、垂直行业、社会民生三大领域打造了一批“样板房”,有望在2023年实现由点状应用到规模化“商品房”建设的跃变。
依托“5G+”计划,中国移动聚焦18个重点行业领域,推动5G融入千行百业并深入行业生产场景,加速5G行业应用规模化商用的进程。目前,中国移动打造了200多个5G龙头示范项目、5000多个省级区域特色项目、超1.01万个5G行业商用案例、4400多个5G精品专网项目,在智慧矿山、智慧工厂、智慧电力、智慧冶金、智慧港口、智慧医院等多个典型行业实现规模拓展。为推动5G行业应用的规模化发展,中国移动还重点推出了面向行业的“5G智简行业网”以及“5G+行业现场网”两项创新技术方案。
中国电信已累计打造5G定制网项目超2500个,5G行业商用项目累计超6000个。在工业、交通物流、医疗、教育等15个行业与政府、大型企业开展合作并进行探索实践。聚焦5G+工业视觉、5G+生产现场监测、5G+远程设备控制、5G+厂区智能物流等20个5G行业应用场景,加快行业用户项目拓展,打造了一批业内标杆。
中国联通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感知最好、技术最先进、效能最优的5G SA共享网络,开通5G基站86万座,实现了城区、县城及重点乡镇5G连续覆盖,5G MEC边缘节点已达500余个。目前,中国联通已打造500多个5G“灯塔”项目、3000多个5G行业虚拟专网项目、8000多个5G商业化行业项目,覆盖钢铁、采矿、电力、教育、文旅、医疗等25个细分行业,加速推进5G应用从“样板间”向“商品房”转变。
有专家指出,行业应用是技术生命力的源泉。随着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效应持续增强,我国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为越来越多的行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源动力。
截至2022年上半年,我国国家级、行业级、企业级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初步构建,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工业APP数量超过28万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这样的“数字基建”不仅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更成为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然,在5G应用落地过程中,华为、中兴等设备企业也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5G应用“扬帆”远航
对于5G应用的未来发展,我们满怀期待,诸多行业专家也给出了中肯的发展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理事长邬贺铨对5G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在5G商用三周年之际,可以看到我国5G网络建设全面铺开,5G在交通、医疗、电力、教育、娱乐行业的应用精彩纷呈,超清视频、AR/VR、车联网等创新应用崭露头角,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遍地开花,5G对垂直行业的适用性价值得到进一步验证。
“所以从长远看,我们对5G的未来应该充满信心。”邬贺铨讲道。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随着5G与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加深,5G将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5G与产业链、价值链融会贯通的优势和潜力将进一步显现。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与产业研究部主任李珊看来,我国5G行业应用处于“从1到10”的阶段,正在从“试水试航”走向“扬帆远航”。5G行业融合应用促进安全、平台、网络、终端等领域全方位变革,推动形成新型产业体系。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是需求侧、供给侧以及发展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珊表示,5G行业应用规模化面临问题的本质,是我国从模仿式创新到原始性创新的突破,是我国数字化浪潮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中体现。5G应用规模化的目标不仅是ICT本身的繁荣和创新,更是为实现我国数字经济整体发展、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和基石。
为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李珊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构筑创新体系。在国家层面,通过顶层设计,持续施加“源动力”;在行业层面,推动行业协作,实现发展“共振”;在垂直行业层面,激发行业积极性,推动应用走深向实。
总而言之,5G可以使生产制造更精益化,使供需的匹配更精准,使产业分工更加深化,这些优势将在应用过程中逐渐显现。届时5G应用创新会过渡到加速发展的阶段,更好地赋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助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