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数字化正当时,千行百业共探转型之路

作者:孙天 责任编辑:包建羽 2022.09.07 09:38 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9月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企业数字化转型论坛”在北京首钢园如期举行,本次论坛以“数字企业·智引未来”为主题,邀请了政府、研究机构、运营商以及多个数字化转型企业代表参加,各方一同探讨数字化转型之路。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加快创新,也加速了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是必然选择,也为千行百业进行数字化带来了可供借鉴的道路。数字技术正在重塑产业、再造行业,这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中信银行工程效率域CTO李红涛在演讲中表示,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45.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达到39.8。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占整体GDP的50%。中国达到55%。由此可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到了重要关键期。

创新应用案例不断涌现

未来,数字化将会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包括生产生活、生产制造、物流销售、金融服务,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中信银行工程效率域CTO李红涛在谈到金融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时认为,数字化转型无处不在。在智能制造领域,数字化将会全方位贯穿生产的各个流程中,如生产设备数字化、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流水线数字化、维护服务数字化、人员技能数字化。

数字化也为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为其提质增效提供了便捷的方式方法。如在金融领域,数字化带来了四大好处。

一是创新产融生态,推动产融协作生态化。通过产融结合,共同构建生态体系、产业数据、场景、平台+金融。

二是创新供给改革。金融供给的精准化,实现了提质增效、助力精准扶贫、推进普惠金融等。

三是创新业态模式。通过推进数字化转型,创新金融产品业态,打造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渠道。

四是创新风险监控。金融风控的智能化使得数字化的风险管控能力增强,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全面应对监管科技等。

1662514815616054058.png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强调“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作为金融业的基础性战略资源,数据在新技术的赋能下,助力金融机构实现获客导流精准营销、信用管理与风险防控的深入变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价值与动能,以点节面促进金融业要素资源进一步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在论坛致辞中表示:“我国整体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态势稳健良好,具体体现在顶层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创新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技术标准研究成果显著四个方面。我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创新应用案例不断涌现,涉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电信运营企业、信息技术领域、IT、金融、矿业、食品行业、航天信息业等。 

数字化转型机遇和挑战并存

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若能够在数字化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实现提质增效,就能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机遇。伊利集团数字化中心总监孙丽在谈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面临的问题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面临了四大问题,多变的消费者、丰富复杂触点、多业务开发与管理、持续投资和顾客体验等。以伊利集团数字化转型为例。

第一阶段:在2021年到2023年阶段,处于数字化转型期,以营销领先为目标。

第二阶段:在2024年到2025年阶段,处于数智化转型期,以产品领先+供应链领为目标。

第三阶段:在2026年到2030年阶段,,处于智能化转型期,以生态领先为目标。

1662514815630043428.png

在数字化转型中,企业的运营的效率呈现波浪上升的趋势。虽然我国数字化转型创新应用不断涌现,但仍有很多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很多问题。据《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2021年约有79%的中小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步探索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针对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聚焦用户体验,加快推进高质量应用普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度聚焦用户体验,加速推进以信息通信技术深度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二是加强产业协同,合力打造高质量产业发展生态。产业链上下游应加强协同合作,紧紧围绕数字化转型,从技术、标准、应用等多维度开展工作,形成产业合力。

数字化转型就是一场新的变革,它赋予那些冰冷安静的数据以新的智慧和能量,让它们用过往的积累来引领未来,用数据的关联来填补人类疏忽,用相互的联动来增强人的智慧。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