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面向5G的频率演进策略研究

作者:夏皛 等 责任编辑:吕萌 2020.07.16 11:33 来源:邮电设计技术

通信世界网消息(CWW)5G网络已启动建设,研究如何简化2G/3G/4G网络、将其频率资源用于5G网络发展是重要课题。对标中国联通及竞争对手现有的频率资源,分析了用户、终端、语音及数据业务承载现状。基于4G初期终端渗透情况进行了4G、5G流量预测,结合4G开网后3G/4G流量历史发展情况,研判4G业务拐点将在2021年上半年出现且4G流量将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综合考虑5G设备、终端发展路标,建议2021年优先重耕2.1 GHz 补充5G深度及上行覆盖,保留1.8 GHz长期作为4G主力承载频段。

引言

5G网络已启动建设,中国联通现运营2G/3G/4G/5G 4张网络,并在高中低频均有频段部署。本文将结合中国联通网络频率现状、4G业务拐点预测、产业链进展,研究面向5G演进的网络频率资源使用策略。

1.移动网络现状

1.1频率对标

1.1.1  1 GHz以下频段

中国移动:现有GSM900上行/下行890~909/935~954 MHz,共计38 MHz;根据工信部将加快900 MHz频段的腾退工作,并将腾退904~909和949~954 MHz的2×5 MHz频率资源分配给中国联通。

中国联通:现有GSM900上行/下行909~915/954~960 MHz,共计12 MHz。中国移动腾退10 MHz后有22 MHz。

中国电信:现有CDMA800上行/下行825~835/870~880 MHz,共计20 MHz。

900 MHz重分配后,1 GHz以下频谱3家基本均衡。

1.1.2  1~2.6 GHz频谱

中国移动:现有GSM1800M上行/下行1 710~1 720/1 805~1 815 MHz,20 MHz, 3G TDD 1 905~1 915、2 010~2 025 MHz,25 MHz,4G TD-LTE 1 880~1 900、2 320~2 370、2 575~2 635 MHz,130 MHz,共计175 MHz。

中国联通:现有GSM1800上行/下行1 735~1 745/1 830~1 840 MHz,20 MHz,3G FDD上行/下行1 940~1 955/2 13~2 145 MHz,30 MHz,FDD-LTE上行/下行1 745~1 765/1 840~1 860 MHz,40 MHz,TD-LTE 2 300~2 320 MHz,20 MHz,共计110 MHz。

中国电信:现有3G FDD上行/下行1 920~1 935/2 110~2 125MHz,30 MHz,FDD-LTE 1 765~1 780,1 860~1 875 MHz,30 MHz,TD-LTE 2 370~2 390 MHz,20 MHz,共计80 MHz。

2019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3GPP RAN第86次全会在西班牙的锡切斯举行。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联合牵头的在2.1 GHz频段上增加50 MHz带宽的项目成功立项。相关工作预计在2020年3月完成。中国联通早在2019年9月,已经成功完成在2.1 GHz频段增加25 MHz带宽的立项,这次中国联通联手中国电信将50 MHz带宽加入到该项目中。

在1~2.6 GHz频谱,中国联通在FDD中频优势明显。

1.1.3  2.6 GHz以上频谱

中国移动:2 515~2 675、4 800~4 900 MHz频段,其中2 515~2 575、2 635~2 675和4 800~4 900 MHz频段为新增频段,共计200 MHz。2 575~2 635 MHz频段为重耕中国移动现有的TD-LTE(4G)频段。

中国联通:3 500~3 600 MHz共100 MHz带宽。

中国电信:3 400~3 500 MHz共100 MHz带宽。

2.6 GHz以上频谱中国移动占优势。

1.2 频率使用现状

中国联通目前在现有频段上使用情况如下:

2100M:4G容量+3G语音主力承载网。

1800M:4G主力承载网(数据主力+VOLTE承载)+2G语音打底网。

900M:LTE基础覆盖网,承担中低速数据+VoLTE+物联网业务。

1.3业务现状

1.3.1   语音业务

语音业务总量呈小幅下降趋势,2019年7月同比下降14.2%,3G话务量占比呈上升趋势,2019年7月较2018年7月上升6.3%。

图1示出的是2019年语音业务发展趋势。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605.jpg

图1 2019年语音业务发展趋势

1.3.2   数据业务

数据业务总量稳步上升,2019年以来月均增幅2%,较2018年放缓;4G流量占比趋于平稳,2019年以来稳定在98%。

图2示出的是2019年数据业务发展趋势。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634.jpg

图2 2019年数据业务发展趋势

1.4  用户和终端现状

全网终端数稳步上升,2019年7月非物联网终端同比增加7.6%,物联网终端同比增加8.8%,非物联网终端占比较稳定,2019年7月占比74.3%。

图3示出的是全网终端现状。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657.jpg

图3 全网终端现状

非物联网终端中4G终端持续增加,2019年7月同比增加4.8%,3G终端在2018年10月较9月增加23万,10月后至今趋于稳定,2019年7月同比增加76.6%;2G终端持续下降,2019年7月同比减少47.3% 。2019年7月4G、3G、2G终端占比分别为83.3%、7.5%、3.7%。

图4示出的是非物联网终端统计。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713.jpg

图4 非物联网终端统计

2019年以来2G终端中物联网终端占比略有波动,7月份达到38.4%。

图5示出的是2G终端中物联网终端占比。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737.jpg

图5 2G终端中物联网终端占比

1.5  现状小结

当前3家运营商高中低频率资源基本相当。中国联通现有频段中,1 800 MHz频段目前为4G主力承载频段, 900 MHz为4G的基础覆盖层,2 100 MHz为4G的容量补充和语音的主力承载层。

2. 4G流量拐点预测

2.1  基于3G/4G业务历史流量的5G业务拐点预测

回顾4G开网前后3G流量情况:

随着4G 2014年开网且逐步规模化部署,开网半年后(2014年11月)3G流量到达顶点开始下降,考虑到4G开网初期终端已成熟,终端渗透率较高,而现阶段5G终端尚不成熟,预测4G流量拐点出现时间点较3G的开网半年将推迟1年左右到2021年。

尽管3G流量占比迅速下降,但3G流量绝对值在2016年底达到最低点后,2017年随着4G不限量套餐的推出,以及视频业务成为4G杀手级应用,用户的数据使用习惯发生变化,DOU和4G流量快速上升,回落3G流量增加,使得3G流量在2017年开始逐步上升,随着2020年以来4G流量逐步平稳,3G流量也趋于平稳。据此推断,未来随着5G市场推广及5G新业务的推出,5G网络流量的快速增加可能会带来回落4G的流量增加,使得4G流量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不是持续下降,1.8 GHz 30 MHz频段有可能长期作为4G流量的主力承载频段。

图6示出的是4G开网前后数据业务发展历史。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751.jpg

图6 4G开网前后数据业务发展历史

2.2 基于4G初期渗透率的4G/5G业务预测

根据各类终端出货情况,参考中国联通现网4G用户渗透率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现网4G用户渗透率,预测2020 ~2022年的4G&5G用户渗透率,移动网用户数×4G&5G用户渗透率得到4G&5G用户数。

方案一:参考4G开网初期4G用户/4G+3G用户渗透率:8%、32%、54%。

方案二:参考4G开网初期4G终端/4G+3G终端渗透率:13%、39%、54%。

根据上述5G终端渗透率测算,5G流量快速上升,4G流量拐点将在2021年第1至第2季度出现。

图7和图8分别示出的是方案一和方案二的4G/5G流量预测。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819.jpg

图7 4G/5G流量预测(方案一)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836.jpg

图8 4G/5G流量预测(方案二)

2.3 小结

综上,4G流量拐点预计在2021上半年出现,但由于5G的流量溢出效应,4G的流量在逐步下降后将长期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不是呈持续下降态势,1.8 GHz将长期作为4G的主力承载频段。而2.1 GHz随着VoLTE语音承载比例上升及4G流量下降可逐步减频,用作5G的优先重耕频段。

3. 5G 2.1 GHz产业链进展

3.1  标准情况

3GPP 5G第一版标准协议R15主要分三阶段冻结,各阶段的主要内容和计划冻结时间如下。

a)加速版(阶段一)。针对NSA Option 3架构;2017年12月冻结。

b)常规版(阶段二)。完成SA架构,包括Option 2&5;2018年6月冻结。

c)延后版(阶段三)。完成NSA Option 4/7架构和NR-NR DC;2019年6月冻结。

5G第二个协议版本R16主要针对5G功能和特性增强,将重点讨论5G向垂直行业拓展的功能,如低时延高可靠增强技术、5G  V2X技术;针对5G网络性能优化的特性,如终端节能,无线网络大数据等。

现有标准在2.1G NR支持的载波带宽是20M,共建共享后所需的50M带宽标准预计在2020年第2季度发布。

3.2 终端情况

2020年5G终端中国市场出货量预计1亿部、终端价格持续下降至2 000元左右,全部支持SA/NSA双模。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853.jpg

图9 2019年5G手机出货情况

2019年11月5G手机507.4万部。预计2020年全球5G手机销量突破2亿部,其中中国市场将有接近1亿部5G智能终端出货量。

12月5日,华为发布了nova6系列。nova6 5G支持SA/NSA双模,售价3799元起。

11月26日发布荣耀首款5G手机荣耀V30系列,支持SA和NSA双模5G网络模式。荣耀V30 3 299元起,荣耀V30 Pro 3 899元起。

12月10日,小米旗下手机品牌Redmi发布其首款5G手机——Redmi K30 5G,售价1 999元起。

表1示出的是5G手机品牌及价格。

微信图片_20200716113910.jpg

高通X55芯片针对2.1 GHz NR的规划时间是2020年4月,相应终端预计在2020下半年规模上市。

对2.1 GHz频段,从芯片来看,2.1 GHz(20M) 在2020年第1季度支持,2.1 GHz (50M)最早2020年底支持;从终端来看,2.1 GHz(20M) 2020年上半年支持,2.1 GHz (50M)最早2021年第2季度支持。

3.3 设备情况

5G网络设备在2020年第1季度已具备2.1 GHz(20M) NR 的能力,并支持LTE+NR的动态频谱共享,2.1 GHz (50M)将于2020年第2季度支持。

4. 中国联通面向5G的频率演进策略

3.5 GHz将作为5G主力承载网,长期承载5G数据主力以及未来VoNR业务。

由于5G流量溢出效应,4G流量将长期维持在一个水平而非随着5G业务发展而持续下降,可以预测1.8 GHz将在相当长时期作为LTE主力承载网,承载LTE数据主力和VoLTE业务。

900 MHz定位为LTE基础覆盖网,承担中低速数据、VoLTE和物联网业务。

2.1 GHz在短期内作为数据补热及传统3G语音承载,持续推进减频退网,将成为5G的优先重耕频段,补充深度覆盖和上行速率。

由于4G流量拐点预计在2021年上半年出现,对于宏站,2020年无法全网重耕NR 2.1 GHz,可在局部流量下降的连续区域做NR 2.1 GHz重耕试点,为2021年后全网重耕储备工程及优化经验;对于室分,在2020年可率先在一些流量相对较低的酒店、办公楼宇、商超等场景重耕NR 2.1 GHz直接解决5G信号有无的问题,后续可作为室分信号有无的低成本解决手段。

5. 总结

当前三家运营商高中低频率资源基本相当。中国联通现有频段中,1.8 GHz频段目前为4G主力承载频段, 900 MHz为4G的基础覆盖层,2.1 GHz为4G的容量补充和语音的主力承载层。随着5G业务的逐步开展,4G流量拐点预计在2021上半年出现,2.1 GHz频段随着VoLTE语音承载比例上升及4G流量下降可逐步减频,用作5G的优先重耕频段。2020年可首先在低流量室分楼宇部署NR 2.1 GHz解决信号有无的问题,并在局部低流量区域做宏站重耕试点,2021年可在全网实现NR 2.1 GHz重耕,作为NR 3.5 GHz的深度覆盖和上行速率补充。

参考文献:

[1]袁宏谋.基于对5G组网的基础资源改造的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2):184-185+187.

[2]汪影.5G+4G网络协同策略探讨[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32(12):77-82.

[3]李梅.5G重点候选频段IMT和卫星系统干扰问题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22):253-254.

[4]何杰斌.关于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相关关键技术[J].通讯世界,2019,26(11):69-70.

[5]乔雅莉,丁远.三大运营商频谱演进之路[J].通信电源技术,2019,36(11):130-132+139.

[6]何欣.浅谈5G网络技术特点及无线网络规划分析[J].信息通信,2019(11):222-223.

[7]刘晓峰.5G NR在非授权频段设计浅析[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11):12-17.

[8]杜胜兰.频率规划助中国5G发展抢得全球先机[J].中国无线电,2019(10):24-26.

[9]杜胜兰. 频率规划助中国5G发展抢得全球先机[N]. 人民邮电,2019-10-14(004).

[10]曾云光. 5G新空口技术综述[C]. 广东省通信学会.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广东省通信学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动通信》杂志社,2019:12-16.

[11]何文灿. 5G NSA组网场景下L900锚点可行性探讨[C]. 广东省通信学会.2019广东通信青年论坛优秀论文专刊.广东省通信学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移动通信》杂志社,2019:47-55.

[12]刘振宇.5G通信技术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9):30-31.

[13]译丛. 全球5G频谱许可进展报告[N]. 中国计算机报,2019-09-30(008).

[14]商文豪,史应如.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6):34+21.

[15]张忠皓,李福昌,高帅,延凯悦,马静艳.5G毫米波关键技术研究和发展建议[J].移动通信,2019,43(09):18-23.

作者简介

夏皛,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工作;黄亚洲,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铁塔规划设计及大数据分析工作;鄢勤,高级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无线网络规划设计工作。


通信世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通信世界全媒体”及标有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通信世界网。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摘编及镜像,违者必究。对于经过授权可以转载我方内容的单位,也必须保持转载文章、图像、音视频的完整性,并完整标注作者信息和本站来源。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通信世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
发表评论请先登录
...
热点文章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