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以及大视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量暴增,企业对于网络加速的需求日益旺盛,CDN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愈发重要。目前,已有60家企业获得工信部认可,并授予CDN牌照,CDN市场可谓一片繁荣。
然而,在这一年中,随着运营商、阿里云、腾讯云、华为等多家重磅企业的强势介入,原有的行业格局被打破。同时,由于“价格战”的轮番上演,CDN行业洗牌加速。在此情形之下,对于传统的CDN企业与创新企业而言,将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如何寻找新的突破点与立足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牌照发放 并非可以高枕无忧
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促进互联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清理规范互联网网络接入务市场的通知》,依法查处IDC、ISP和CDN业务市场存在的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层层转租”等违法行为,并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未按承诺如期取得“牌照”的企业将不得经营CDN业务。
继2016年底网宿、阿里云成功第一批获得CDN牌照后,大量的云计算企业及创新企业纷纷涌入,资本市场一片看好。然而在获得牌照的企业当中,目前仅有网宿、蓝汛、阿里云和腾讯云4家企业允许在全国范围内经营,另外从企业国内CDN节点分布、带宽储备、客户规模、服务口碑等各方面来看,企业发展可谓良莠不齐。
在12月19日,工信部下属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出最新通知,将原“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年检制度”调整为“电信业务经营信息年报和公示制度”,要求电信管理机构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年报工作,各基础电信企业以及相关互联网网络接入服务企业要切实履行好接入管理责任,对被列入不良名单的企业,在提供通信资源、接入服务或其他业务合作时,应将信用记录作为重要考量因素。
由此可见,获得牌照也并非代表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无往不利。获得牌照只是代表企业允许经营CDN服务的开始,规范经营、合理经营才能长久生存,切不可触碰法律“红线”。
“价格战”难长久 终将回归理性
首先,肯定的是,在我国CDN市场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国外知名调研机构MarketsandMarkets统计数据预测,2019年全球CDN市场规模将达到121亿美元,美国CDN行业在网站的渗透率已达到70%左右,而在国内,却不足20%。另据方证证券预测,未来2-3年国内CDN行业增速保持在30%-40%的标准,未来市场可期。
而为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以阿里云为代表的云企业可谓是“你来我往”,数次挑战价格极限,甚至不惜亏损“做买卖”。短暂的一年当中,阿里云多次降价引发业界轰动,为求生存多数企业也不得已“跟风”降价。12月12日,雷军旗下金山云宣布D轮融资3亿美元后,CDN产品价格再一次进行探底。然而对比3家的云计算企业巨头CDN产品价格,在进行多次降价探底后,CDN价格几近相同,都以接近“地板价”,短期之内,再降价的可能性似乎不大。
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下,传统的第三方CDN服务商以及创新企业可谓在夹缝当中求生存。一方面行业巨头大量涌入,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为运营商凭借本身的网络优势及成本优势,可谓占尽先天优势;另一方云巨头的轮番“价格战”,赢利者更是凤毛麟角。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红海立足,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与命运。
对此,作为CDN行业龙头老大的网宿科技方面发声,当CDN市场规模只有一二十亿的时候,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价格战成为首选,但是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玩家们会发现同质化竞争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没有哪家企业能在B端市场占据大多数份额,这就需要CDN厂商精耕细作,发挥特长,做自己最擅长的市场,竞争的焦点从同质化的价格竞争转向差异化的多元竞争,企业终将回归服务与质量的竞逐上来。